導讀:癌友們經過一系列治療之後,病情逐漸穩定,就可以出院了,但出院並不意味著治療的結束,我們還需要通過定期復查來保駕護航。關於復查
癌友們經過一系列治療之後,病情逐漸穩定,就可以出院了,但出院並不意味著治療的結束,我們還需要通過定期復查來保駕護航。
關於復查,癌友們會有這樣那樣的疑惑,今天我們就對常見的一些問題進行解答,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治療後為什麼要復查?
1.預防復發和轉移
復發和轉移是所有癌症的特徵,不論是早期癌症還是晚期癌症,都會有復發轉移的風險。
目前,不論是根治性手術還是放療、化療或其他治療手段,都無法能保證能夠將腫瘤細胞完全清除。
若體內還有殘存的微小腫瘤細胞沒有被觀察到,那麼在治療結束後它們就會多長在體內伺機而動,並發展成為新的腫瘤。只有定期復查能及時發現這些殘存的腫瘤細胞,並及時控制住它們的進展。
2.治療副作用與並發症
治療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副作用與並發症,這些症狀可能會在治療結束後才出現,有些遲發性的放療反應會在半年甚至一年後才出現,若不及時處理就會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因此也要通過複查就來及時發現,及時採取治療措施。
3.幫助醫生調整治療方案
癌症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根據前期的治療經驗來實施後續的治療。
通過定期復查,醫生可以判斷當前的治療方案是否有效,是否適合患者,從而根據情況及時調整策略,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複查導致心理壓力很大怎麼辦?
癌友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都會是不是出現焦慮、恐懼的情緒,這是正常現象,特別是每次復查前後的一段時間,都會害怕去複查,擔心複查結果,這是患者普遍存在的情緒。
這個時候,我們一方面要正視疾病,認識到復查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尋求家人、朋友的支持與鼓勵。
大家想一想,不管複查的結果如何,其實都對我們的病情有幫助。如果結果正常,說明我們的治療有效果,可以不斷加強治療的信心。如果有異常,也說明我們的複查是有意義的,我們及時發現了新的情況,並儘早地採取措施將它控制,對提高整個治療效果是有利的。
一般多久複查一次?
不同癌種建議的複查頻次不同,有的癌種發展速度快、惡性程度高,因此要求的複查頻率也會高一點,其他生長速度比較慢的癌症,一般建議3~6個月復查一次。
通常來說,癌症治療後兩年內建議每3個月復查一次,三到五年內每6個月復查一次,五年以後每年復查一次。
每位患者俱體多久複查,應根據醫生的安排來進行。
複查需要做什麼項目?
每位患者的情況不同,需要檢查的項目也不盡相同。一般包括體格檢查、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等,不同癌種的側重點不同。
體格檢查:醫生通過視診、觸診、聽診、叩診等方式完成,如果患者有淋巴結腫大、腹水等情況可通過體格檢查發現。
血液檢查:血常規和血生化,可以提示肝、腎功能、機體代謝等情況,對於評估患者治療效果、預後狀況有重要作用。
腫瘤標誌物:檢測腫瘤標誌物的作用在於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了復發、轉移的跡象,通過治療前後的腫瘤標誌物數據對比,還可以說明治療效果如何。
B超:腹部與腹膜後B超能夠幫助早期發現腹部即腹膜後轉移病灶。
CT:通過CT可以做一些實性、佔位性的檢查,從而觀察到細小的腫瘤病灶,判斷患者病情的進展情況。如果懷疑患者有轉移的,可能要進行多個部位的CT掃描,從而確定是否發生了轉移。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對軟組織的分辨率更高,可以檢查神經系統、肌腱、關節等部位。複查時選擇CT還是核磁共振,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的情況來決定。
骨掃描:如果懷疑患者有骨轉移,則需進行骨掃描作為判斷的依據。
PET-CT:不屬於常規複查項目,一般在醫生綜合判斷下選擇性進行。
該去哪裡複查?
一般建議找之前進行手術或放化療的醫院和醫生,因為他們對患者的病情最了解。如果是異地就診,可以帶著既往病歷去找當地醫療水平高的醫院。
如果當地醫院的儀器設備或技術難以滿足檢查需要,應考慮去上一級醫院複查。
建議治療後兩年內最好能找之前的主治醫生進行複查,看一下恢復情況,這樣更有利於為下一步治療做準備。
關鍵字:#劃重點癌症複查的常見問題解答建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