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抗癌健康網努力打造一流的癌症腫瘤醫患交流平台,為患者提供術前術後護理、癌症預防、癌症診斷及治療等幫助,為您解答癌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等常見疑問
我國科研人員日前成功利用毛細管電泳電化學發光檢測、表面等離子體共振(SPR)及激光誘導熒光等技術快速分析癌症病人體液、組織液成分,並建立相應的臨床物質成分分析參數數據庫快速確定癌症標誌物,這一系列研究成果對癌症的預警和早期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由複旦大學、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共同承擔的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癌症早期診斷標誌物的實時分析”項目,日前正式通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組織的專家鑑定。
據了解,滬吉科研合作團隊於2004年1月承擔了此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經過4年多的不懈努力,科研合作團隊取得可喜進展,成功利用毛細管電泳電化學發光檢測,表面等離子體共振(SPR)及激光誘導熒光技術和其他光譜技術和蛋白質芯片或基因芯片傳感器等,實現了某些癌症標誌物的實時、靈敏、特異性的在線檢測。
眾所周知,癌症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按目前的醫療水平,早期癌症病人有80%-90%以上可以治愈,因此早期診斷對癌症患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
記者了解到,孔繼烈教授所帶領的科研團隊,在成功研製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毛細管電泳電化學分析儀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電化學發光新技術和新型電化學發光探針,並利用毛細管電泳-電化學發光簡單靈敏地檢測血漿(血清)中肝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症的標誌物“脯氨酸肽酶”活性的新方法。
科研合作團隊還建立了毛細管電泳電化學發光檢測天冬氨酸轉氨酶和丙氨酸轉氨酶活性方法,並研究了乙醇對肝癌細胞的毒性影響;採用電化學方法結合多種光譜技術,詳細研究了抗癌藥物米托蒽醌與小牛胸腺DNA、細胞色素C的相互作用,為藥物的定向合成提供理論依據。
據悉,此項目研究期間共獲得獎項4項,申請專利16項,發表期刊論文87篇,其中50篇刊載在國外重要學術刊物上。
關鍵字:#我國科研人員發現癌症的預警和早期診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