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炎症,這個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的高頻率字眼,很難與癌症聯繫在一起,然而,古訓雲: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炎症正是人體大壩上的小小蟻穴。
生物通報導,最近Nature、Cancer Cell或是PNAS發表的許多研究性文章都提到了炎症與癌症的“密切關係”,最新的一篇炎症與肝癌復發的研究刊登在PNAS上,The accelerated carcinogenesis following liver regene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inflammation-induced double strand DNA breaks。
炎症,這個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的高頻率字眼,很難與癌症聯繫在一起,然而,古訓雲: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炎症正是人體大壩上的小小蟻穴。
2009年1月Nature發布小鼠皮膚炎症與癌症易感性分析結果
一篇Genetic architecture of mouse skin inflammation and tumour susceptibility文章,道出炎症與癌症易感性的關係,研究者以Mus spretus種系的小鼠為研究對象,這一種屬的小鼠是一種對腫瘤具有抵抗力的特殊小鼠,將這種小鼠與易感腫瘤小鼠Mus musculus進行雜交,並用圖譜定位遺傳變異表型尋找易患皮膚癌症的小鼠。通過遺傳技術定位與炎症、血管發生、細胞複製和腫瘤易感的基因聯繫起來。
研究結果表明,維生素D受體(Vdr)調控因子具有控制炎症與癌症易感性的功能。具有炎症體質的小鼠更易發生癌症。
2010年一篇Cancerr Cell 解析炎症與肺癌的不解之緣
吸煙可能提高肺癌的易感性已經成為大家都接受的共識,究竟吸煙如何影響肺癌的發生人們卻不得而知,加州大學病理系的醫學博士Michael Karin通過一個模型入癌症機制研究,解密吸煙致癌的機制。
該文章首次獲得確鑿的證據證實,長期暴露在香煙中,會導致肺部組織損傷,誘發肺部組織產生炎症,進一步促進小細胞肺癌的發生。文章還建立了肺癌的發病模型,解析肺癌腫瘤組織的發育和發展模式。
Michael Karin表示,我們首次發現,吸煙不僅是誘發癌症的因素,還是促進癌症的因素。吸煙主要通過炎症通路來誘發以及促進肺癌的發生。我們發現,其他的誘發癌症發生的因素,如粉塵、石棉等也是通過炎症通路來誘導肺癌發生的。
研究發現,暴露在香煙中會開啟兩個信號通路:IKKβ和JNK,這兩個通路的開啟隨之促進炎症的發生、隨著吸煙誘導的基因組變化引發癌變,這兩個通路繼而促進腫瘤的產生。
IKKβ的活化是避免因局部缺血/充血引起嚴重炎症反應而導致多組織功能喪失所必須的P erkins也發現在促炎症和抗凋亡方面IKKβ起主要作用。
JNK,研究發現,用紫外線照射細胞後,一種蛋白激酶能夠磷酸化f—jun,其磷酸化位點位於c—jun氨基末端活性區Set63和Ser73,該蛋白激酶被稱為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 JNK原來被稱為應激激活的蛋白激酶(SAPK)。與其他MAPK一樣,當酪氨酸和蘇氨酸殘基發生磷酸化後,JNK/SAPK也可被激活。 JNK可以受各種各樣的細胞外刺激而激活,這些刺激包括生長因子、細胞因子和細胞應激。
另一位作者David H. Broide表示,我們在小鼠模型中發現,患有小細胞肺癌的小鼠肺組織中炎症標記物增多,如:NF-κB,IL-6和TNF。我相信,這些標記物同樣可在人類的肺癌組織中找到。
最新PNAS解析炎症可能給肝癌的複發“火上澆油”
來自以色列Hadassah希伯來大學醫學中心,Goldyne Savad基因療法研究所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的PNAS上發表研究論文,解析炎症與肝癌復發的關鍵聯繫。
研究小組發現,慢性炎症可能是肝癌術後復發的罪魁禍首一。目前切除手術仍然是治療實體腫瘤的主要手段,也是優選方法,因為這肝臟可以在廣泛受損或切除後再生恢復功能。
Rinat Abramovitch及其同事發現,慢性肝炎可能促使術後細胞分裂複製,部分在手術過程中受損的細胞也會進入分裂期,這些受損的細胞(DNA可能斷裂)可能已經是癌變前體細胞,受到炎症刺激後繼續癌變最後分裂為癌症細胞。
科學家研究了一個突變的小鼠,突變基因能促進導致肝癌的慢性炎症發生。科學家發現,這種炎症導致了DNA的雙鏈破損的增加,而這會讓細胞更容易變成癌細胞。隨著手術後這些分裂的細胞重新生長,它們逃避了通常會清除受損細胞的正常抗體應答。研究者認為,抑制炎症的療法以及手術後幫助修復DNA的藥物治療方案有可能幫助預防肝癌的複發。
關鍵字:#哪些炎症與癌症關係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