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普及提高與現代醫學共同發展–劉玉清院士談我國腫瘤影像學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隨著CT、MRI及各種影像設備的臨床廣泛應用以及廣大醫學影像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國腫瘤影像學診治水平取得了顯著成就,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正在日漸縮小或在部分領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從臨床實際需求的角度來看,目前我國在腫瘤影像診治方面,尚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我國著名醫學影像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玉清,不久前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影像專業委員會第二次學術會議上,指出了我國腫瘤影像學診治的發展方向與面臨的任務。
緊跟醫學模式轉變步伐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人們對疾病預防工作的日益重視,人們對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方向也在進行探索和研究。
劉玉清院士說,從醫學發展的趨勢來看,新世紀醫學模式的轉變有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細胞病理學為基礎的醫學模式,向分子醫學(以分子生物學、分子細胞學、分子藥理學以及現代計算機技術等為基礎)模式轉變,分子醫學在今後一個階段,將成為現代醫學的主要組成部分;第二個特點是醫療實踐以循證醫學為主,並與現代經驗醫學相結合,這是醫學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因此,人們首先要提高對分子醫學的認識,應從基因、蛋白質等大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發病機理,對疾病進行預防、診斷和治療,目的是向特異性診斷、個體化治療發展。在這個基礎上,應該努力推動分子影像學和基因介入治療技術向前發展,同時應積極倡導和開展預防醫學,特別是無創傷或微創傷預防醫學,如利用超聲、磁共振等技術對重要疾患進行人群普查,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監測和乾預治療。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要在醫學模式轉變的基礎上,在我國大力普及和提高農村地區的醫學影像學服務。
關注前沿醫學發展
劉玉清院士指出,我國腫瘤影像學領域,應關注相關前沿醫學的發展。
化療、放療和手術是目前腫瘤治療的三大技術,而腫瘤的介入治療正在成為另一種重要的腫瘤治療技術。對腫瘤的分期以前是採用TNM分期,現在有人提出應以腫瘤的分子學變化進行分期,即以基因診斷為基礎,對腫瘤進行分期。劉玉清院士說,這些變化應該引起腫瘤影像專業人員的充分注意。例如,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分期的腫瘤,如何評價介入治療的優勢和不足,不但是介入治療專家今後研究的方向,也是腫瘤影像學專家研究的方向。而以腫瘤的分子學變化對其進行分期,更涉及分子成像技術。與腫瘤前沿醫學的緊密結合,將是腫瘤影像學今後研究的重點。
面臨四大發展任務
目前,發現與診斷仍是腫瘤影像學界面臨的重要課題和挑戰。對此,劉玉清院士提出了我國腫瘤影像學界面臨的四大任務。
第一,加強基礎實驗研究,致力於開發新技術,新方法,拓展診斷新領域。劉玉清院士指出,不僅腫瘤影像專業,幾乎我國所有醫學影像專業的基礎研究都比較滯後。加強基礎研究將是我國醫學影像學界今後的一項重要任務。
第二,加快基礎研究成果向臨床應用的轉化。
第三,正確處理腫瘤影像學的提高與普及的關係。這一任務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大規模的人群普查中,腫瘤影像學應該發揮重要作用,腫瘤影像專業人員應該積極參與這項工作,以造福廣大人民群眾。劉玉清院士說,我國的醫學影像學,特別是腫瘤影像學至今仍側重於診斷和治療的研究,對預防研究重視不夠。近年來,國外已經開展了低劑量螺旋CT的肺癌普查,收到良好效果。早年,北京腫瘤醫院在社會中進行了乳腺癌普查,也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對此需要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另一方面,腫瘤影像學的診斷、治療技術應該規範化,並在規範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
第四,建立、健全現代腫瘤影像(包括介入)醫師的培養體系。劉玉清院士說,我們應該培養一專多能的腫瘤影像學人才。作為影像學醫生,對從事的專業要既精又專,同時要有廣泛的知識面,要了解整個醫學影像學的發展。除自己所從事的專業之外,醫學影像學醫生還要了解其它醫學專業知識,以及臨床基礎研究和社會、心理、人文科學,這樣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
關鍵字:#普及提高與現代醫學共同發展劉玉清院士談我國腫瘤影像學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