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吃的食物中,有些食物是含有一定的致癌物質的,但這些致癌物質只要通過一定的加工處理,合理的食物搭配,也能加以改善。
有兩位用餐的年輕人,邊點菜邊議論著,男孩說點鹹肉炒菜,女孩說吃這不好,致癌,換一道蒸臘,不好,蝦皮炒小白菜,都不好。兩位年輕人點菜的同時,就有些不愉快了。
人們追求健康安全意識是件大好事,但太過在意的結果會沒有好心情,直接影響到用餐的心情,心情爽樂用餐,也是健康。
鹽醃菜在加工前期沒有處理過,含有一定量的亞硝基化合物,一般人們常用水煮、日照、熱水洗滌等方法可達消除致癌的目的。其中上佳的方法是用水煮,但對醃菜的味道有所影響。如醃製前適量加入維生素C,就可明顯降低亞硝基化合物的含量。
更值得注意的是,醃菜用的陳湯不可反複使用。鹹肉、香腸等肉製品,在過去是用來貯藏的重要手段之一,現代在城市更多的將其看為一種風味食品,一般含少量亞硝基化合物。因含量不高,在食用時棄去湯汁即可。但千萬不要油煎,在高溫下可促進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使其中的亞硝基吡咯烷和二甲基亞硫胺等致癌物含量增高。因此,日常生活避免食用油煎的香腸和鹹肉是十分關鍵的。
同時在吃的時候,最好搭配一些生的新鮮果蔬。鹹魚中含亞硝基化合物較多,因此食用前最好用水煮一下,或者蒸一下,湯汁也要去掉。但有人採用日光照射方法,認為可除去魚體表面的亞硝基化合物,但對魚體深部的致癌物破壞不大。食用時,也應配合一些生鮮蔬果。
蝦皮、蝦米都含有二甲基亞硝胺等揮發性亞硝基化合物,因此,食用前最好用水煮後再烹調,或在日光下直接暴晒3~6小時,也可達到消除和降低致癌物的目的。
再不然,飯後吃個梨,積存在人體內的致癌物質就可以大量排出。
韓國漢城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科楊美熙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調查結果顯示,吸煙或者吃烤肉等在體內聚集的強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在吃梨後會顯著降低。研究人員對吸煙者進行了試驗,讓他們在4天內連續每天吃750g左右的梨,並測定吃梨前後小便中多環芳香烴的代謝產物1-羥基芘含量。測後發現,吸煙6小時後再吃個梨,人體血液內1-羥基芘含量會大量經尿液排出。如果不吃梨,1-羥基芘毒素只能排出很少量。
調查結果還說,加熱過的梨汁含有更大量的抗癌物質—多酚。給注射過致癌物質的小白鼠喝這樣的梨汁。白鼠的尿液中就能排出大量的1-羥基芘毒素,從而預防癌患。
“梨和加熱過的梨汁,都有加速排出體內致癌物質的功能。”專家建議,“在人們熱衷於吃煎烤食品、快餐類食品的今天,飯後吃一個梨不失為一種值得推薦的健康生活方式。
關鍵字:#化解致癌食品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