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療,醫生都主張以“最大程度殺死癌細胞”治療為目的,用藥主張“大劑量”、“多品種”,在這種治療思想主導下,絕大多數中晚期肝癌患者從確診到死亡一般不超過半年。
德國中晚期肝癌患者確診後,接受化療、栓塞治療的用藥量還不到國內的1/3,用藥品種也比較單一,但平均兩年生存率卻為50%以上。解放軍302醫院中西醫結合肝病科主任劉士敬博士認為,“大劑量、多品種”的用藥方式是導致我國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縮短的原因之一。
“在肝癌的治療上,我國確實存在認知誤區。”劉士敬博士說,“大劑量”、“多品種”的治療反而會導致原本正常的肝功能受損,免疫力下降,使肝癌進一步惡化。其實,治療肝癌與其他腫瘤不同,不主張單一使用化療藥物、不主張通過靜脈注射或口服各種抗腫瘤藥物。
“病人一旦被確診為肝癌,治療方式首選手術治療和介入治療。那些標註醫學生物治療、細胞治療、免疫治療的藥物,其效果究竟如何,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結論。”劉博士同時指出,有些江湖醫生利用患者治病心切,肆意吹噓“新藥”、“新療法”。殊不知,這些藥物不但沒有什麼實質作用,還會損壞患者殘存的肝功能。
劉博士指出,肝癌的預後與發現時間的早晚關係密切,及早發現、及早手術治療效果最好。因此,腫瘤單發並且在5厘米以下的早期肝癌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可在70%以上。如果已確診為肝癌中晚期,手術治療效果較差者,可採用介入治療——插管至肝臟的腫瘤部位,局部用碘化油等栓塞劑和化療藥物治療。如果介入治療仍不成功,癌細胞出現轉移,可考慮冷凍、熱療、氬氦刀、伽瑪刀等其他治療。同時,還可輔助生物和免疫治療,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劉博士強調說:“以上三步是肝癌治療的基本程序,不能顛倒順序、本末倒置。”
關鍵字:#癌症治療別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