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從大的方面講包括有地理位置、地域條件、光照、溫度、濕度、空氣潔淨度、水資源和人文生活習慣等等。
人類的生活環境是指人們長期生活居住的生存空間條件。從大的方面講包括有地理位置、地域條件、光照、溫度、濕度、空氣潔淨度、水資源和人文生活習慣等等。
1990年Gorham等報導,乳腺癌的發病率與接受太陽光的照射強度呈負相關。就是說受到太陽輻射越強的地區,乳腺癌的發病率較低;而接受太陽輻射熱能越少的地域,乳腺癌的發病率反而較高。
環境因素與乳腺癌的關係還表現在生活水平上,生活條件也與乳腺癌發病率有一定的關係。總的來講,經濟發達地區高於貧困地區,城市高於農村。在我國上海、北京、天津三大都市女性乳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幾乎是西藏、青海的3~4倍。經濟發達地區和生活水平高的人群的乳腺癌發病率高,可能與其攝入脂肪飲食過剩有關。
目前已經肯定的事實是接觸電離輻射可以增加腫瘤發病率。腫瘤是人和動物在接受射線照射後最嚴重的遠期病理變化。從乳腺暴露射線到發生乳腺癌通常有10~15年的潛伏期,最短潛伏期為5年。一般來講,年輕人受到照射後發生乳腺癌的潛伏期較老年人長。
最近的研究使人們更詳細地了解二者之間的聯繫。女性的乳腺在其一生中有兩個放射敏感期,這個時期剛好是初潮年齡即10~19歲;第二個敏感期是哺乳期。在第一次妊娠時暴露於射線的危險性比在此之前和之後要高。未生育的婦女乳腺暴露於射線而產生的乳腺癌的危險性要比曾生育的婦女高。總之,經期、妊娠期對放射線均敏感,應盡量避免。
另一方面輻射的危險程度還取決於接受射線的劑量。多次小劑量暴露的危險性與相同劑量一次暴露的危險性相同。因為低劑量多次暴露在射線中有輻射劑量的積累效應。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對人的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環境變化的因素,既有天然因素(如火山爆發、地震等),也有人為因素(如化學污染、放射線污染等)。為了全人類的健康,人們應當努力改善生存環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惡劣環境給人體造成的影響和破壞。
關鍵字:#哪些環境因素與乳腺癌的發生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