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兒童和青春期癌症發病率以人口為基礎的癌症登記處記錄顯示,15歲以下新病例約14/10萬兒童。 5歲以內發病率是5歲以上者的2倍,男孩比女孩更受影響。
德國明斯特大學兒童醫院Jürgens1在歐洲腫瘤學會議上報告,兒童和青春期癌症發病率以人口為基礎的癌症登記處記錄顯示,15歲以下新病例約14/10萬兒童。 5歲以內發病率是5歲以上者的2倍,男孩比女孩更受影響。全身性癌症與惡性實體腫瘤同樣常見。主要的全身性腫瘤是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約30%)、其次為急性粒細胞白血病(5%)、慢性粒細胞白血病(0.5%)。非霍奇金淋巴瘤要比霍奇金淋巴瘤
更常見。
最常見的實體瘤多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20%),如星形細胞瘤、成神經管細胞瘤、室管膜細胞瘤。常見的外周實體腫瘤是成神經細胞瘤(9%)、腎母細胞瘤(7%)、軟組織肉瘤(7%,主要為橫紋肌肉瘤)和骨腫瘤(5%,主要為骨肉瘤和Ewing瘤),其次為生殖細胞瘤(3%)、成視網膜細胞瘤(2%)。癌症可解釋不到1%的兒童惡性腫瘤。診斷的分佈在0~10歲與10~20歲患兒的腫瘤顯著不同。所有“母細胞瘤”主要發生在5歲內,以後罕見。急性成淋巴細胞白血病在學齡前達到高峰發病率,以後進入平台期。淋巴瘤隨年齡發病率增加,在5歲以下罕有發生。骨腫瘤主要發生在20~30歲,然而,橫紋肌肉瘤和生殖細胞腫瘤表現為雙相發病率。
兒童惡性腫瘤治療手段包括化療、放療和手術治療。全球5年生存率為76%,大多數為肉瘤約佔60%,白血病和淋巴瘤為80%~90%(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為84%,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為48%),腎母細胞瘤和生殖細胞腫瘤為90%。雖然這種治療使生存率和治愈率高,但晚期後遺症包括不育、損害心腎功能,引發第二種惡性腫瘤(20年後約5%)是顯著的。
關鍵字:#兒童及青春期癌症有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