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病理檢查是通過對組織或細胞的形態學觀察,可對腫瘤的性質(良性或惡性)與類型作出比較準確的判斷。
人體的任何部位、器官及組織幾乎都可以發生腫瘤。若發生在骨髓的造血組織,可引起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性疾病如各種白血病;若發生在臟器或體表及腸道,常形成局部腫塊或腫物。瘤體形狀可為乳頭或菜花狀、結節狀、浸潤性包塊狀、潰瘍狀及息肉狀等。
對於高度懷疑為腫瘤的病變,臨床醫生在完成各項相關檢查(如體格檢查、照X線、CT檢查或超聲波檢查)與血化驗的同時,往往需要通過用手術、鉗取或穿刺吸取等方法從患者身上取得小塊病變組織(或細胞成分)即活體組織檢查(簡稱活檢),並經由病理醫生進行病理診斷。
活檢是臨床上最常用的一種病理檢查方法,其中各種內窺鏡(如胃鏡、支氣管鏡等)不僅可以直接觀察某些相關腫瘤的外形態,而且可在其指引下作活檢取材。活檢組織的形態學特徵對相關疾病的診斷、良性與惡性腫瘤的鑑別、腫瘤類型的劃分以及以治療反應的判斷、良性與惡性腫瘤的鑑別、腫瘤類型的劃分以及對治療反應的判斷均有重要參考價值。如根據其中的瘤細胞核分裂的數目就有助於判斷惡性腫瘤的惡性程度。
由於腫瘤細胞易於脫落到人體的分泌物和體液內,因此可進行如痰、胸腹水、腦脊水、 腦脊髓液或陰道分泌物的塗片檢查;如獲得陽性結果即找到瘤細胞,可協助診斷。這一檢查方法相對簡便,但因缺乏組織形態結構,診斷上有一定局限性。
對手術切除的各種腫瘤標本進行病理檢查,則有助於術後進一步明確腫瘤的性質與累及範圍,並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如是否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抑製或進一步手術治療)及對病情作出相以準確的預後估計。
關鍵字:#病理檢查在腫瘤診治中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