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最新數據顯示台灣口腔癌新增病例不斷上升,十年內增加近三倍,死亡率暴增超過百分之百,為所有癌症中增加最快的癌症。吃食檳榔被醫生視為是最主要的致病因子。
世衛組織癌症研究中心曾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60%的口腔癌可能源於嚼檳榔,並把我國台灣和印度並列為因好吃檳榔引發口腔癌的流行地區。
最新數據顯示台灣口腔癌新增病例不斷上升,十年內增加近三倍,死亡率暴增超過百分之百,為所有癌症中增加最快的癌症。吃食檳榔被醫生視為是最主要的致病因子。
檳榔中含大量具有細胞毒性檳的榔素、生物鹼
目前針對嚼檳榔誘發口腔癌最主流的說法是,檳榔最普遍的吃法是檳榔加荖花和石灰同吃,檳榔中含大量的檳榔素(其具有細胞毒性及基因毒性),荖花中含有較多公認的致癌物質黃樟素,黃樟素在人體內會抑制細胞DNA的合成,導致口腔黏膜發生病變,檳榔加荖花相當於在致癌物中加上促癌物。
抗癌健康網提醒,在嚼檳榔過程中,口腔黏膜會和檳榔中所含的生物鹼及多種亞硝基胺化合物發生反應,亞硝基胺化合物已被認為是引起口腔黏膜病變的一種基本因子,口腔黏膜長期處在此種環境下,會使口腔黏膜病變導致纖維化,從而引發口腔癌。
關鍵字:#檳榔促消化也給口腔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