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有關腦轉移瘤的相關疑問越來越多,同時,很多醫師選取更為積極的措施來治療腫瘤,延長了腫瘤病人生存期,但也導致了腫瘤顱內轉移的更高發病率。
近些年,有關腦轉移瘤的相關疑問越來越多,同時,很多醫師選取更為積極的措施來治療腫瘤,延長了腫瘤病人生存期,但也導致了腫瘤顱內轉移的更高發病率。目前,臨床上,認為手術、放療和化療的聯合應用,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原發腫瘤可以根除,及無其它部位轉移的單發腦轉移瘤病人手術後再進行放療,患者生存期明顯延長,局部復發率減低,說明這種聯合方法是有效的。綜合治療方法適用於部分放療抵抗的腦轉移瘤病人,或顱內轉移腫瘤體積偏大,或由於轉移瘤誘發顱內出血導致病情迅速惡化的病人。
顱內轉移的治療爭議較多,因無對照、隨機的臨床資料,對不同治療方式如放療、化療、手術的評價難有客觀結論。幾乎所有的文獻中有關顱內轉移瘤的處理都是局限的,主要是幾個關鍵因素缺乏可比性,如係統疾病的病程階段、神經損害症狀的程度、轉移灶數目及部位、瘤細胞類型或原發灶對放療的敏感性以及不同治療方式的組合等。
儘管如此,外科治療對多數患者有好處,包括提高生存質量和延長生存時間。近年來,隨著早期診斷水平的提高以及惡性腫瘤綜合治療的進展,對於顱內轉移瘤傾向於採取積極的治療方案。
對腦轉移瘤有效的治療方法與對原發性腦腫瘤的治療方法相同,有皮質激素、放療、手術、化療。與原發性腦腫瘤相比,挑選腦轉移瘤的最合適治療方法更費時,因為需要對病人的全身狀況進行完全評估,而不僅僅是局部病灶。
對顱內轉移瘤的治療要考慮到:腫瘤的大小、位置、組織學性質,病人的年齡、神經功能狀態、全身狀況,還要考慮到:顱內轉移瘤潛在向周邊擴散的可能性、腫瘤的範圍、腫瘤對治療的潛在反應性、初始治療對其它全身器官的可能損害等等。
影響腦轉移瘤病人手術後生存期的因素包括術前的神經功能狀態、原發腫瘤和發現顱內轉移瘤之間時間間隔,最重要的因素是原發疾病的病變程度,因為這組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於神經系統外原發腫瘤的病情程度。術前評估應該包括:胸部放射學檢查、骨和肝脾的放射性核素掃描。還需要CT及MRI對可疑轉移瘤或殘留原發腫瘤進行進一步的確認。
尤其對有手術指徵的轉移瘤病人,術前對病人進行嚴格的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對決定手術過程極為重要。雙倍劑量的CT造影或MRI掃描可能發現隱匿的顱內轉移病灶。
心肺功能的評估對接受主要肺切除手術或接受肺毒素或心臟毒素化療藥物化療的病人是必需的。
在所有的腫瘤病人尤其是那些已經進行過或正在進行化療的病人,應該監測他們的出凝血時間。雖然大多數的化療藥物可以很好的預測出骨髓功能下降的時間,對擇期手術的病人,化療應該及時,同時通過每天監測血常規變化,以保證在血小板和白細胞正常時進行手術。
靶向治療有望成為腦轉移瘤治療的新策略之一,治療的靶點包括EGFR及其酪氨酸激酶內源性信號傳導通路、基質金屬蛋白酶、細胞週期通路和細胞凋亡途徑等。目前已進入腦轉移瘤臨床研究領域的靶向治療藥物主要為EGFR-TKI,如吉非替尼、拉帕替尼等,近年的研究證實,吉非替尼、拉帕替尼等分子靶向藥物對腦轉移瘤表現出較好的療效。
附:原發腫瘤向顱內轉移的途徑
(一)經動脈血行轉移
肺、乳腺、消化道、腎及其他內臟腫瘤向顱內轉移者,均以血行轉移為主。瘤細胞經過肺部毛細血管,然後由頸動脈或椎動脈到達腦內形成轉移灶。轉移灶多位於皮質下,為瘤細胞栓子經血管豐富的灰質進入血管較少的白質內發生栓塞所致。
(二) 經淋巴系統轉移
腫瘤經淋巴系統轉移至顱內者極少。有人認為原發腫瘤的瘤細胞先轉移到附近淋巴結,再由淋巴系統經腦神經或脊神經的神經內膜間隙傳人蛛網膜下腔而擴散到腦表面。所以實際上是經淋巴-蛛網膜下腔轉移。
(三) 經蛛網膜下腔轉移
極少數脊髓內腫瘤經此途徑向顱內轉移,見於星形細胞瘤、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和室管膜瘤的顱內種植。眶內腫瘤亦偶有沿視神經鞘侵入顱內,並沿蛛網膜下腔播散。
(四) 經靜脈轉移
過去認為,有的肺癌或腎癌等也可經椎靜脈系統的靜脈叢向顱內轉移,但也有人提出從轉移瘤在腦內的分佈來看,與靜脈系統並無明確關係。
關鍵字:#腦轉移瘤患者能活多久腦轉移瘤患者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