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前些年,專家對一項與腫瘤有關的調查,調查結果表面上看:腫瘤患者中女性生存質量、生存情況要比男性差。
前些年,專家對一項與腫瘤有關的調查,調查結果表面上看:腫瘤患者中女性生存質量、生存情況要比男性差。專家就問了其中的一位癌症患者,你如何解釋這一結果?癌症患者說女性患癌症要比男性要來得嚴重些!我說錯也!這裡面有著複雜的社會文化因素,絕非像你解釋得這麼簡單!因此,癌症治療,男女有別。
長期的臨床觀察,使我們注意到同是患了腫瘤,就總體而言,男女的應對方法不盡相同。就以臨床陳述而言,女性患者往往會滔滔不絕地訴說很多症狀和體徵,很多主訴有明顯的過分渲染色彩,為是的引起醫師的高度重視,以期能給予特別的關注;男性患者卻大都不然,他們的陳述少得多了。我們常見這種情況:醫師問一個男性肺癌患者,有咳嗽嗎?病家答“沒有”,旁邊妻子推推他,“還說沒有,昨天吃飯時咳得那麼厲害”,“噢,有時有點”。 “有胸痛、胸悶嗎?”,“沒有”,“還沒有哇,昨天臨睡前還說胸悶得很”,“噢,有點”…。關於男女腫瘤患者臨床陳述的這一鮮明差異,筆者在95年撰寫的《中醫性別差異病理學》(上海科普出版社出版)專著中,已作了深入的分析,認為和我們的主流文化對男女的社會角色的不同期盼有關(對此不作展開,可參見該書)。
所以指出這此差異,為的是強調作為慢性病的癌症,在治療時,還應參考男女的性別差異。以及針對這種差異,在治療上作某些必要的微調。這些微調涉及很多方面,在此只做一簡單的枚舉:
對女性患者,特別是初診者,常須多加調整情緒、疏肝解鬱之藥,或可佐用些抗抑鬱之劑…。
對女性患者的主拆,應客觀分析,其潛意識中常帶有渲染成分,故應學會甄別;問診時也應注意:不可漫無目的,否則,根本無法下手治療…。
對女性患者,特別是疑慮傾向明顯者,判斷病情或告知病情時,務必謹慎,最好有3分說1分,多用正性的肯定口吻,而少用模棱兩可的疑似性語言;千萬別根據醫學邏輯分析,“你的骨痛,很可能就是骨轉移…?”就這麼一句話,即可加重病情,後果嚴重…。
對於男性,症狀一定要問的細,男性易忽略自己的身體感受,並習慣於輕描淡寫地陳述,潛意識裡體現出自己的大男子主義的“無所謂”和“英雄氣概”,故要根據醫學邏輯,尋根刨底,千萬別輕信男性對自己症狀的輕描淡寫…。
男性生了癌,許多人生活上還是不很注意,喜歡隨心所欲,故臨床務必常常叮囑,促使其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男人比較自立、散漫,症狀稍一緩解,很多人吃藥治療就不認真,不像女性那樣依從性強,故此時必須認真叮囑,且可要求家屬配合。
男性生了病以後,夫人一般比男人更急,常會管這管那。這時,醫師要適作指導,既要告訴男性患者,妻子嘮叨是為了你好;也要誘導妻子,少作無謂嘮叨,要多學會有效溝通與管理…。
作為一個不言自明的秘密,約束男性治療與生活的方式最好的角色是“女兒”。我們常會通過“女兒”來指導男性腫瘤患者認真接受治療,改變其生活方式。因為腫瘤的治療與康復是一個需要漫長時間的過程。
關鍵字:#癌症治療男女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