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主流預防醫學大力提倡運動的重要性,但台灣“籃球教父”錢一飛、“撐竿跳之
主流預防醫學大力提倡運動的重要性,但台灣“籃球教父”錢一飛、“撐竿跳之父”許振芳先後傳出罹癌。運動真的能防癌嗎?
下午7點,大批趕著下班的車輛、人潮展開衝鋒對決。健身房裡,也是撼聲擂動。 “赫!赫!”教練對著學員高聲嚷道:“先給他一記右勾拳,再伸長左腿來一個後空踢!”才不過十來分鐘,學員個個氣喘如牛,汗如雨下。
運動已被視為主流預防醫學重要的一環。運動生理專家起碼可以列舉出十種理由,告訴你運動的種種好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預防骨骼鈣質退化、防癌……
系上防癌安全帶
當各種癌症病例多如牛毛,台灣衛生署統計,從1982年以後,癌症一直高居十大死因的首位。台灣每年有高達6萬3千人以上被診斷罹患癌症,平均每8分15秒新增一名癌症病患,病患與家屬都飽受煎熬折磨。
癌症是經過長期累積潛伏形成的慢性病,發生的因素很多,但醫學上最直接的說法就是“細胞基因突變”。
前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李豐曾以“癌症病友”的身份為文指出,“會把身體裡的細胞折磨成癌細胞,往往是經年累月用錯誤觀念行事的結果。”
預防勝於治療,降低罹病風險,早已不容爭辯。翻閱各種醫學文獻報告,幾乎在所有醫療專家列舉的防癌注意事項中,都一定有這麼一條:做適度規律的運動。
專家指出,運動雖不保證一定不會生病,但起碼可以降低罹癌風險。就像坐車綁安全帶,雖不保證不會出車禍,但至少減低了受傷的危險性。
根據1989、1993、1994年美國醫界先後發表的三份文獻,提出一個相同的論點:適當單次的運動可以增強「自然殺手」(Natural Killer)細胞的活性,這些吞噬性的淋巴細胞可增進血液中的抗體,擔任防衛身體的第一道防線,進行捕捉、抑制、解除或轉移腫瘤細胞的能力。
2004年,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陳裕仁與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合作了一項有趣的實驗,讓一群和人類同樣具有樹突細胞的白老鼠規律地跑步,證實有氧耐力型運動的確可以刺激這群白老鼠體內的樹突細胞更活化。
樹突細胞是人體抗癌最具關鍵性的角色,可說是支持淋巴細胞與殺手細胞幕後的“主腦”。
另外,這項研究也曾針對十名自由車選手進行血液抽樣分析,發現他們體內淋巴細胞所分泌的干擾素與抗腫瘤壞死因子,是一般正常人的3~11倍。研究結果並發表在《國際運動醫學期刊》。
從這些陸續發表的醫學報告歸納出一個較明確的結論,運動尤其對乳癌、結腸癌、肺癌具有預防作用。
醫學上提出的解釋,主要是乳癌與女性荷爾蒙濃度、脂肪率過高有關,運動可以降低脂肪率與荷爾蒙濃度,因而降低乳癌風險。
關鍵字:#運動可以防癌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