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癌症病人放射反應的護理-抗癌健康網-中國一流的癌症腫瘤交流平台
(一)全身反應
由於瘤組織崩解,毒素被吸收,在照射數小時或1-2天后,病人可出現全身反應。表現為虛弱、乏力、頭暈、頭痛、厭食,個別有噁心、嘔吐等,特別在大面積照射後反應較重。
護理措施:
1.照射前不宜進食,以免形成條件反射性厭食。
2.照射後完全靜臥休息30分鐘。
3.進清淡飲食,多食蔬菜和水果,並鼓勵多飲水,促進毒素排出。
4.參加集體文娛活動或練氣功,以轉移注意力。此外,每週檢查血像1次,當白細胞下降至4.0X109/L、血小板下降至80X109/L以下時,需給升血藥物。如血像明顯下降需暫停放療。
(二)皮膚反應
皮膚對射線的耐受量與所用放射源、照射面積和部位有關。 60鑽治療機和直線加速器產生的γ射線和高能X線穿透力強,皮膚受量小,反應輕;X線治療機產生的低能X線和感應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皮膚受量大,反應重。皮膚反應分為三度:
I度反應:紅斑,有燒灼和刺癢感,繼續照射時皮膚由鮮紅漸變為黯紅色,以後有脫屑,稱幹反應。
Ⅱ度反應:高度充血、水腫、水泡形成,有滲出液、糜爛,稱濕反應。
Ⅲ度反應:潰瘍形成或壞死,侵犯至真皮,造成放射性損傷難以癒合。放療後數日或更長時間照射部位可出現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淋巴引流障礙,水腫,及深棕色斑點、色素沉著,稱後期反應。
照射野皮膚保護措施:
1.內衣宜柔軟、寬大,吸濕性強。
2.皮膚脫屑期切勿用於撕剝。
3.在幹反應皮損處,可塗0.2%薄荷澱粉或羊毛脂止癢;於濕反應皮損處,可塗龍膽紫或氫化可的松,暴露創面,如有水泡形成,塗棚酸軟膏包紮1-2天,待滲液吸收後,再行暴露療法。
(三)食管炎
食管照射後可出現黏膜充血、水腫及炎症,使食管梗阻加重,造成下嚥困難、疼痛、黏液增多。故接受了胃癌化療的病人應保持口腔和食管的清潔,每次飯後喝溫水沖洗食管,對高度梗阻需行胃造瘦或靜脈給予高營養。
(四)放射性脊髓炎
脊髓受較大劑量照射後會出現脊髓損傷,多發生於放療後數月至數年內開始。表現為漸進性、上行性感覺減退行走或持重乏力,低頭時如觸電感,逐漸發展成為四肢運動障礙,反射亢進、痙攣,以至癱瘓。預防的措施是在治療時需給予大量維生素B族神經營養藥物、激素和血管擴張藥,配合針灸、中藥治療。
關鍵字:#癌症病人放射反應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