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癌症與心理
癌症是危害人類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對癌症的治療儘管在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領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病人的心理健康還未引起足夠重視,在心理—社會干預方面的研究尤為滯後。根據國外文獻記載,約34%~44%的癌症病人有明顯心理應激反應或心理障礙,其中18%的病人符合重症抑鬱發作的診斷。如何幫助癌症病人減輕心理負擔,擺脫情緒困擾,改善生活質量,是腫瘤、精神、
心理等學科需要重視的問題之一。
國內外許多文獻已經證實,心理社會因素對癌症的發生、發展和預防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有資料表明,C型人格(癌症傾向人格)與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這類人在面臨失去親人或面臨來自親人方面的挫折性懲罰時,常出現失望、無助感以及情緒的抑鬱,在行為上表現為迴避、逆來順受和長期的鬱鬱寡歡。診斷一旦確立,癌症對這類病人來說是一個強大的心理應激,在情緒上,會產生焦慮、緊張不安、憤怒、悲傷、抑鬱;在認知上,會感到失望、無助;在行為上,會表現否認、迴避、反复求醫,迴避社交;在社會適應上,會影響到家庭、婚姻、工作和社會等。癌症的治療對病人來說也會產生一定的心理、生理反應,如化療藥物的使用會使病人產生噁心、嘔吐,放射治療會產生脫髮、身體虛弱,手術治療會產生疼痛、恐懼、自我形象受損等。
面對癌症患者眾多的心理問題,醫務工作者應該採用多種治療方法,充分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
疏導患者的情緒。因為絕大多數癌症病人有較明顯的焦慮、抑鬱、緊張、憤怒和擔憂,工作人員應該給病人提供合適的環境和表達機會,讓病人宣洩不良情緒,耐心傾聽並加以引導,使其情緒問題得到緩解。
引入行為治療技術。相當一部分癌症病人對化療和放療存有恐懼心理,甚至產生迴避行為,對此類病人可採用逐級暴露、系統脫敏等行為療法,以便減輕焦慮和抑鬱,提高病人的自信心。
採用認知治療技術。很多癌症病人存在悲觀失望情緒,認為患了癌症等於判了死刑。醫生應告訴病人目前手術、化療藥物、放療等方面的進展,介紹成功的治療病例等。病人的認知改變了,情緒就會好轉。
轉移病人的注意力。病人往往集中精力於病情及可以帶來不良情緒的問題上,如經濟負擔、子女贍養、老人照顧、人際關係等。根據不同的情況,鼓勵病人培養相應的愛好,如種花、養鳥、書法、美工
等,將其註意力轉移到感興趣的愛好中來,不良情緒會逐步得到改善。
夫婦共同參與。健康的一方作為醫生的合作者,幫助督促、觀察、安慰病人,強化心理治療,同時促進和改善夫婦間的相互溝通,促進家庭成員間人際關係的協調和穩定,對癌症患者俱有積極的意義。
國內外很多資料表明,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對癌症的治療和康復都有好處。
關鍵字:#癌症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