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腫瘤的病因分為兩大類:內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內源性因素包括機體的免疫狀態、遺傳特質、激素水平以及DNA損傷修復能力。
近30年來,人類腫瘤發病一直呈上升的趨勢,據國際抗癌聯盟最新報導,200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1010萬例,死亡620萬人,現患癌症病例2240萬人。 2000年我國因癌症死亡的人數為150萬人,發病人數為200萬人,在居民中癌症的死因構成達20%,即每死亡5人中就有1人是死於癌症。可以預言,在今後的二三十年內,腫瘤的發病及死亡率呈繼續上升的趨勢。
腫瘤的病因分為兩大類:內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內源性因素包括機體的免疫狀態、遺傳特質、激素水平以及DNA損傷修復能力。遺傳是腫瘤發生的主要的內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來自外界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條件及生存環境休戚相關。主要包括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常見的化學性致癌物:
(1)多環芳香烴類,多存在於煤焦油、煙草燃燒的煙霧、煤煙、工業廢氣中。
(2)芳香胺與偶氮染料,主要存在於各種著色劑、除草劑、防氧化劑、人工合成的染料中。
(3)亞硝胺類,廣泛存在於空氣、水、香煙煙霧、熏烤肉類、鹹魚、油煎食品、酸菜中;而且環境中存在很多可以合成致癌性亞硝胺的前身物質。物理性的致癌因素主要是電離輻射,如X線照射、電磁輻射等。生物因素主要是致瘤性病毒如乳頭狀瘤病毒、乙型肝炎病毒、EB病毒、HTLV等,它們分別與人宮頸癌、肝癌、鼻咽癌、Burkitt,s淋巴瘤,成人T細胞白血病有關。
對於機體腫瘤的預防,首先是應針對可能引發腫瘤的各種因素,採用消除或減少內、外源性致癌因素。
(1)避免吸煙:吸煙是已經較明確的為人們所熟知的致癌因素,與30%的癌症有關。吸煙主要引起肺、咽、喉及食管部癌腫,在許多其他部位也可使其發生腫瘤的危險性增高。
(2)合理飲食:研究表明,結腸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及肺癌是最有可能通過改變飲食習慣而加以預防的。所以要避免使用含有致癌物質的食品,如熏制食品、醃製食品、霉變的食物和燒烤食品等。事實上,合理的膳食可能對大部分癌都有預防作用。
(3)心態平衡:應盡量避免精神過度緊張或抑鬱,保持樂觀情緒,對於預防腫瘤的發生有積極的作用。
(4)避免輻射:減少職業暴露和接觸射線的機會,防止射線對人體的傷害。 (5)接種疫苗:如通過接種乙肝疫苗防止乙肝病毒感染,減少肝癌的發生。
其次,及時處理癌前病變。癌前病變是指機體組織的某些病變本身尚不是癌,但經長期的各種不良刺激,可能轉變為癌。因此及時處理癌前病變,是避免發生惡性腫瘤的有效措施。
再次,加強防癌宣傳,提高對癌瘤的警惕性。癌症的危險信號常見有:(1)體表或表淺可觸及的腫塊逐漸增大。 (2)持續性消化異常,或食後上腹部飽脹感。 (3)吞嚥食物時胸骨有不適感乃至哽噎感。 (4)持續性咳嗽,痰中帶血。 (5)耳鳴、聽力減退、鼻衄、鼻咽分泌物帶血。 (6)月經期外或絕經期後的不規則陰道出血,特別是接觸性出血。 (7)大便潛血、便血、血尿。 (8)久治不癒的潰瘍。 (9)黑痣、疣短期內增大、色澤加深、脫毛、癢、破潰等現象。 (10)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一旦發現上述症狀,及時到專業醫院就診。
最後,開展防癌普查。早期惡性腫瘤治愈率較高,但是到了晚期治療效果就很差。早期腫瘤由於症狀多不明顯或與有關疾病的症狀相類似而易被忽略。採取防癌普查,能使癌瘤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從而得到早期有效的治療。同時每個人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家族患病特性、身體素質採用個體化的體檢。
過去,人們談癌色變,認為患上癌症就等於被判了死刑。事實上,隨著醫療科學技術的進步,已經有大約30%以上的癌症可以得到根治,特別是那些在發病早期就被發現的患者。
關鍵字:#腫瘤控制重在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