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數據顯示,去年,癌症發病率為203.03/10萬,也就是說約有6萬人患癌症。其中,肺癌仍是癌症之首。因此,抗癌健康網提醒,對於癌症不要盲目,走出誤區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
數據顯示,去年,癌症發病率為203.03/10萬,也就是說約有6萬人患癌症。其中,肺癌仍是癌症之首。因此,抗癌健康網提醒,對於癌症不要盲目,走出誤區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
篩查癌症是為了儘早發現病患,或接受專科醫生的指導,發現高危因素,遠離癌症。但人們認識上的一些誤區卻使篩查沒有得到應有的效果。
誤區一:健康體檢就是癌症篩查
普通健康體檢範圍並不能完全涵蓋腫瘤篩查的範圍,側重點也不一樣,因此兩者不能相提並論。防癌體檢,除了早期發現存在於身體內部的腫瘤外,還會分析受檢者以後患腫瘤的因素,對受檢者進行健康教育和不良生活方式乾預。
誤區二:只要是醫生,就能做癌症篩查
“術業有專攻”,只有專科腫瘤醫生才了解腫瘤的各種性狀。現在某些“篩查”有做得太濫之嫌,隨便摸兩下、隨意做點檢查,也被視作參加了“篩查”,如此不但查不出腫瘤。更會讓受檢者放鬆警惕,反而誤事。拿乳腺癌來說,很多地方都在採用的紅外線檢查,其實它對乳腺癌早診就沒有意義。
誤區三:胸部X光拍片就能查出肺癌
做胸部X光拍片,如果沒有發現問題,是不是就不會有肺部腫瘤呢?回答是否定的。胸部X光拍片只能作為對肺部腫瘤的初篩,僅靠X光拍片檢查作診斷是不准確的。初篩陽性的患者則必須要進行胸部CT掃描。如果胸部X光拍檢查診斷是肺癌,臨床就已經到晚期了。
誤區四:項目越多越好
有些腫瘤篩查項目對人體具有潛在的致病風險,這就需要腫瘤專業醫生根據受檢者的具體情況權衡做出選擇。
誤區五:婦科檢查正常=無婦科腫瘤
常規婦科檢查並不是衡量生殖系統健康與否的唯一標準。常規婦檢沒事不等於萬事大吉。臨床上常常會見到檢查正常的人,卻在不久之後患上婦科腫瘤。許多婦科腫瘤早期是沒有症狀的,例如卵巢癌,雖然發病率很高,但在I期、II期時患者不會感到有明顯症狀,因此,單純依靠普通婦科檢查是很難篩查出來腫瘤的。
誤區六:沒有症狀就不需檢查胃腸鏡
在我國,胃腸道癌症發病率較高。但絕大部分單位和個人卻沒有把胃鏡、腸鏡檢查納入到體檢項目中。因為胃鏡、腸鏡檢查的操作會令人感到有些不適,嚇退了不少體檢者。還有一部分人則是抱著僥倖心理,認為沒症狀就不會患胃腸道的腫瘤。因此,同意做胃腸鏡檢查的人幾乎有腹瀉、腹痛、便血等症狀。主動要求進行以上檢查項目的人幾乎沒有。實際上,早期大腸癌往往沒有臨床症狀,有時候出現慢性腹瀉、腹痛和消瘦等症狀時也常常會被當成普通腹瀉來治療,耽誤了早期診斷和治療。
誤區七:腫瘤是老人的事
很多腫瘤不斷“年輕化”,因此篩查絕不單是老人的專利。同時,腫瘤也不是越老越要查。由於老年人前列腺癌的進展非常緩慢,即使得病,大多也不會因此危及生命,因此75歲後沒有必要再進行每年一次的前列腺癌篩查。
誤區八:體檢前不做好準備
腫瘤專科醫生通常需要綜合多項檢查項目的結果。如果受檢者因未做好準備而影響了檢查結果,就可能造成漏診或誤診。宮頸癌篩查時應注意,檢查前一兩天不宜性生活;做結腸鏡前3天,最好吃無渣或少渣半流質飲食。
誤區九:腫瘤標誌物正常=無瘤
40歲以上的體檢人群,大多會選擇檢測腫瘤標誌物。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會認為,腫瘤標誌物可以直接查出腫瘤,如果腫瘤標誌物的檢查結果在正常範圍內,就說明身體中沒有得腫瘤。但是,殊不知,臨床中的各種腫瘤標誌物只能作為腫瘤的輔助診斷指標之一,臨床的診斷不能僅僅依靠腫瘤標誌物的檢查結果來確定。的確,很多腫瘤,特別是當癌症發生時,腫瘤標誌物的檢驗結果可能會明顯高於正常,比如:前列腺癌與PSA、肝癌與AFP等,這屬於特異性較強的癌指標,它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癌症的存在,但對一些特異性不強的癌症,如:肺癌、胃癌、腸道腫瘤等等,往往在腫瘤標誌物檢查結果顯示正常的時侯,就有可能已經患了癌症。
關鍵字:#怎樣做到真正的無瘤消除誤區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