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昨晚是老劉在醫院度過的第三個晚上,也是他的第三個不眠之夜。自從被確診晚期肝癌以來,樂觀堅強的老劉從來沒想到放棄,可如今,他竟然有爬上醫院頂樓一躍而下,了結餘生的念頭。
昨晚是老劉在醫院度過的第三個晚上,也是他的第三個不眠之夜。自從被確診晚期肝癌以來,樂觀堅強的老劉從來沒想到放棄,可如今,他竟然有爬上醫院頂樓一躍而下,了結餘生的念頭。
這一切的改變,只緣於兩個字——疼痛。
“那種感覺實在很難向你描述,一會兒像有刀子在肚子裡割,一下一下,痛得入心入肺,一會兒又像有千萬條蟲子鑽進了身體,又麻又酸……”老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一臉憔悴。然而讓人驚訝的是,儘管忍受著疼痛不分晝夜的折磨,老劉竟然一再拒絕醫生為他進行疼痛治療。
老劉的例子可謂中國千千萬萬癌症患者的縮影。在他們的認識裡,痛是癌的必然產物,無法消弭。而止痛藥則等同於“鴉片”,吃了會上癮。正因為受這些觀念的影響,我國現階段癌痛治療與世衛組織早在2000年就提出的“讓所有癌痛患者不疼痛”的目標相去甚遠,而在我國每年新發病的180多萬癌症患者中,約有60%的人正在忍受著疼痛的日夜折磨。
現狀1 我國約六成癌症患者被疼痛折磨
癌症疼痛是癌症病人最常見的症狀,也是影響癌症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原因。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約55%~85%的癌症患者伴有疼痛,70%的晚期癌症患者以疼痛為其主要症狀:在這70%以疼痛為其主要症狀的晚期患者中,有近30%的患者俱有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全球範圍內約有300萬~500萬的癌症患者忍受著他們本來不該忍受的疼痛,而我國每年癌症新發病人數約有180萬,其中約60%伴有疼痛。
據廣州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麻醉科主任朱志榮介紹,癌痛產生的途徑主要有三個:1.癌症發展所致的疼痛;2.診斷和治療癌症引起的疼痛;3.癌症病人並發感染、慢性疼痛性疾病和癌症疼痛綜合徵所發生的疼痛。在這三個途徑中,75%~80%的病人是由於腫瘤侵入軟組織、骨髓以及神經系統所引起,15%~20%是在癌症的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產生的, 5%~10%則是由於合併了疼痛性疾病。
現狀2 與世衛組織目標相差甚遠
據朱志榮介紹,早在1986年,世界衛生組織(WHHO)就發布了《癌症三階梯止痛治療原則》,我國於1990年12月在廣州召開了第一屆WHO和衛生部組織的癌症疼痛和姑息治療會議,標誌著我國癌症疼痛治療走向正規化。
經歷近20年,我國目前的癌痛治療狀況取得一定的成績。其中,作為癌症疼痛治療的關鍵性止痛藥物阿片類止痛藥消耗量的上升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據介紹,在推行WHO癌症三階梯止痛原則之前,我國的阿片類藥物醫療用藥消耗量極低,居國際麻管局(INCB)統計,我國為全球倒數第2位。而根據近年來的統計,我國嗎啡的醫療消耗量已從1983年的7 kg/年(人均消耗量0.006 mg)上升至2002年的253 kg/年(人均0.195 mg),年消耗總量增長35倍(人均消耗量增長31.5倍)。
儘管如此,我國直到今天仍遠未能實現世衛組織早在2000年就提出的,“讓所有癌痛患者不疼痛”的目標。 “這種情況在腫瘤專科醫院可能還好一點,而在一些非專科醫院和基層醫院裡,我們可以大膽估計,絕大多數癌症病人的疼痛沒有得到重視和治療。”朱志榮說。
癥結 患者和醫護人員的認識都有問題
朱志榮分析,導致我國癌痛治療落後局面的原因主要在於觀念。 “癌症三階梯止痛治療原則”其實已經是每個腫瘤專科醫生的基本功,但無論是醫護人員還是病人,對癌痛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都不夠。
很多病人和家屬錯誤地認為疼痛是疾病和治療的必然結果,根本沒有意識到應該將疼痛問題報告給醫護人員;病人與醫護人員缺乏交流,對止痛藥物的鎮痛能力信心不足,僅在疼痛劇烈時使用止痛藥物,或者因出現副作用而自行停藥。還有的病人恐懼使用阿片類強鎮痛藥物,懼怕產生藥物“成癮”,甚至有的人會認為如果要用到嗎啡止痛,那麼自己離死亡也就不遠了,因此下意識地拒絕用止痛藥。
除此以外,病人無能力支付疼痛治療所需的費用也限制了疼痛治療方案的選擇。
在醫護人員方面,目前大多數非腫瘤專科醫院的醫護人員在疼痛治療方面培訓不足,忽視病人疼痛的存在,認為有些疼痛是不可避免的,是不能夠控制。其次,對疼痛評價不確切,很多醫生對癌症疼痛治療的手段掌握不多,未能識別出病人由於各種原因掩飾疼痛的假象,導致對疼痛的評估不足,鎮痛藥物用量或強度不足。
專家釋疑
針對病人和醫護人員在癌痛治療中的種種誤區,朱志榮一一作出了解答。
誤區:得了癌症就必然要痛,癌痛不能控制
專家:規範治療癌痛可完全控制
其實,癌痛患者如果能得到規範治療疼痛是完全可以消除的。而且癌痛之所以必須控制,是因為它還會對癌症治療帶來負面的影響。 ”朱志榮說。癌痛的危害不僅僅在於會讓病人感到難受和痛苦,影響生活和治療,關鍵是這些疼痛讓患者不能吃、不能睡,還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免疫力,削弱對腫瘤的抵抗能力。更為嚴重的是,癌痛還會嚴重影響患者治療的信心,甚至產生自殺傾向。
此外,初期的疼痛若不及時治療,將會在相應的中樞神經形成一個永久性的病灶,即使引起疼痛的腫瘤已經切除,這個病灶還是會提示病人這個部位還在疼痛。使病人吃不下睡不好,情緒低落,進而可能導致腫瘤復發。 “由此可見,癌痛的治療絕非’能忍就不用治’,而是腫瘤治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誤區:口服止痛藥都止不了痛,就再也沒有其他止痛方法,離死亡也不遠了。
專家:口服藥止不了痛還有麻醉手段。
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倡的疼痛“三階梯”治療,就是根據癌痛的輕、中、重三種程度,把治療分成三個階段,對其分別採取不同的用藥方案進行治療。其最新的方案是:針對輕度癌痛的第一階梯治療,主要應用非甾體抗炎鎮痛藥物;針對中度癌痛的第二階梯治療,主要應用弱阿片藥物,如可待因、曲馬多等;針對重度癌痛的第三階梯治療,主要應用嗎啡等強效阿片類藥物加輔助鎮痛藥物。
通過這樣規範用藥,90%癌痛病人可以緩解疼痛。而餘下10%口服藥物無法止痛的病人,還可以採取“第四階段的止痛方法”:醫生可根據癌痛患者疼痛不同部位、疼痛性質、疼痛程度、癌腫病情而設計個體化治療方案,如椎管內和腦室內註藥技術、神經阻滯(斷)技術、患者自控鎮痛技術(PCA)、皮下埋藏植入泵技術、脊髓電刺激技術等。 “總而言之,癌痛是肯定可以控制住的,患者唯一不應該做的就是’忍’。”
誤區:只有當疼痛出現的時候才需要止痛。
專家:癌症治療一開始就對疼痛進行干預。
朱志榮強調,控制癌痛不應等到疼痛出現才採取措施。癌症患者在接受手術、放療、化療等手段治療癌症的同時,疼痛干預治療也應隨即開始;隨著癌症病程進展,當病因治療越來越困難的時候,包括疼痛治療的全身支持療法,就應逐漸上升到治療的主導地位才能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
誤區:嗎啡等於“鴉片”,一旦吃了就會上癮。
專家:持續規範用藥,嗎啡藥物不會上癮。
現在還有許多病人及其家屬對“嗎啡”非常恐懼,認為鎮痛藥就是“鴉片”,因此寧可在痛苦中掙扎也拒絕止痛治療。朱志榮說,其實患者口服控釋或緩釋嗎啡非常安全,“用於止痛的嗎啡給藥方式和給藥方法與’吸毒’有著天壤之別,患者持續用藥沒有長期副作用,也不會成癮。”
患者參與 學會“測量”疼痛
作為患者,除了要將疼痛及時報告醫生之外,還要掌握正確的報告方法,這樣才能幫助醫生設計出最合理有效的止痛方案。
向記者介紹了兩種目前國際上普遍採用的疼痛測量方法:
1.視覺模擬評分法(VAS):
它是由一條100毫米直線組成。線左端(0分點)表示“無痛”,線右端(10分點)表示“無法忍受的痛”。患者將自己感受的疼痛強度標記在直線上,該點則為患者的疼痛強度。
2.數字疼痛評分法(NPRS):
用數字計量評測疼痛的幅度或強度。通常醫生會向患者提問:“若0為無痛,10為你能想像的最痛,那麼你現在的疼痛是幾級?疼痛最重時為幾級?最輕時為幾級?”患者應選擇一個數字來代表他自覺感受的痛。
一般把患者的癌痛分為輕、中、重三級,1~4級為輕度疼痛,患者雖有痛感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5~6級為中度疼痛,患者疼痛明顯,不能忍受,影響睡眠;7~10級為重度疼痛,疼痛劇烈,不能入睡,可伴有被動體位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表現。
疼痛的評估還應該包括:疼痛的性質(如刀割樣、火燒樣、針刺樣、電擊樣、酸脹、麻木、螞蟻爬、重錘擊和壓迫感等);疼痛的部位(是否有明確的疼痛部位,有沒有壓痛等);疼痛的周期(是否持續性疼痛還是周期間斷性的痛,有沒有哪種姿勢可以緩解或者加重疼痛,白天與夜間的疼痛是否相似等)。盡可能將上述情況準確告訴醫生,有助於醫生選擇最合理的治療方案。
此外,在接受疼痛治療期間,有條件的患者盡可能記錄藥物使用的情況,比如可以準備一本記錄本或者一張紙,記錄服用止痛藥物的時間、劑量、服藥後的疼痛情況、服藥後的身體精神狀態、大小便情況等,在下個治療時間帶給主診醫生看。
癌痛治療目標
對重症疼痛患者,希望做到:
1.在0.5~1小時內迅速終止“爆發痛”;
2.在維持正常生命體徵的前提下使患者: 1) 24小時內入睡; 2) 72小時內睡好(基本不受疼痛干擾);
3.情緒穩定,積極配合治療的完成;
4.回歸社會,不因疼痛影響社會角色的完成。
癌痛其他治療
心理治療能緩解癌痛
“有癌症患者甚至跪在我們面前,希望加大止痛藥用量,更有甚者,稍感舒服便提出能否讓他們在舒服狀態下’去了算了’。”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麻醉科許梅曦主任告訴記者,癌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必鬚麵對的現實大問題,而隨之而來的嚴重心理問題甚至自殺念頭都十分常見。
“一方面,醫生應給予患者合理的止痛治療;另一方面,醫護人員以及家屬的心理支持能明顯提高臨床鎮痛療效。”他表示,心理輔導應以理解關心為主,而非單純說理說服。
胰腺癌、肝癌病人癌痛最厲害
“所有的晚期癌症患者都無法逃避癌痛這個沉重的難關,其中尤以胰腺癌、肝癌患者可能最痛苦。”許梅曦主任向記者介紹,肝臟一旦被癌細胞侵襲,隨著其不斷膨脹發展,會牽拉周圍的包膜、腹膜,產生劇烈疼痛;而胰腺所在位置靠近後腹膜,癌痛時會引發整個胸腰段都疼痛難忍。 “骨腫瘤、盆腔腫瘤發展到一定階段也會讓病人痛不欲生。”他介紹,雖然每種腫瘤引發的癌痛部位、程度不同,但總體而言,癌痛確實是晚期患者需要緩解的重要問題。
開展癌痛心理治療有助鎮痛
“隨著診療水平不斷發展,一方面我們應注重患者的真切感受,給予及時止痛;一方面應加強心理輔導,緩解他們身心’疼痛’。”許梅曦主任表示,研究發現,心理治療確實可以調整患者的紊亂情緒,從而有助緩解現實的生理疼痛,改善晚期病人生活質量。
“簡單而言,如果在癌痛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配合反復安撫病人,告訴他接受治療就會不那麼痛了,會好起來,很多非常掙扎的病人確實能有效安靜下來,積極配合治療。”他說。
專家介紹,部分患者甚至反映,能與醫護人員和家人充分交流,得到理解,止痛效果不比藥物差。 “可見心理支持非常重要,能明顯提高鎮痛療效。”許梅曦主任認為,無論是醫護人員還是患者家屬,在給予心理幫助時,不能一味說理、說服,而應以理解、關心和鼓勵為主。
諮詢熱線0571-87774960
關鍵字:#中國癌症病人六成在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