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除癌痛禁用杜冷丁已被嗎啡取代
當前,很多腫瘤患者及其家屬都將杜冷丁視為解除癌痛的靈丹妙藥,出現疼痛時主動向醫生要求使用。針對這一人們廣泛存在的認識和做法,市腫瘤醫院除痛科主任王崑表示,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早在1996年,衛生部就明文規定,禁止在癌痛治療中使用杜冷丁。
杜冷丁又稱哌替啶,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阿片類鎮痛劑,多年前受認識和治療手段的限制,被應用於臨床,治療包括癌痛在內的慢性疼痛。但大量臨床研究和實踐證明,杜冷丁鎮痛效能低,一次止痛時間短,一般僅為2至3小時,患者疼痛感會反復出現。杜冷丁還會在體內代謝產生去甲哌替啶,它對中樞神經有較強的毒性刺激,且在體內半衰期長,完全排出機體約需13個小時,因此,持續使用杜冷丁不僅不會增加止痛效果,反而會使去甲哌替啶在體內大量蓄積,嚴重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使患者出現譫妄、震顫、神誌不清、驚厥等精神異常及呼吸困難,特別是對腎功能不全者,其毒副反應更大。反复肌肉注射杜冷丁,還會引起局部發炎和組織硬結,造成肌肉組織纖維化,導致注射局部疼痛,並影響藥效吸收。此外,有研究顯示,長期使用杜冷丁止痛,患者容易成癮。
“由於這些弊端,杜冷丁一般只用於短時的急性疼痛,而對於需長期連續應用的慢性疼痛禁止使用。”王崑說,大量臨床研究和實踐證明,嗎啡是比較安全、有效的麻醉鎮痛藥物,其止痛效果是杜冷丁的10倍,而且毒副作用較小,長期用於癌痛治療不會導致成癮。因此,國際醫學界對於癌痛的治療,強調及早、足量使用嗎啡,且不限制嗎啡使用量的上限。
關鍵字:#除癌痛禁用杜冷丁已被嗎啡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