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化療藥物引起的靜脈炎首先是局部不適或有輕微疼痛,進而局部組織發紅、腫脹、灼熱、疼痛,並沿靜脈走向出現條索狀紅線,按之可觸及條索狀硬結……
化療藥物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淺表靜脈炎,這不僅給病人帶來痛苦,而且會使化療不能順利進行。儘管化療藥物輸注操作技術明顯提高,在減少或防止化療藥物外滲的發生率方面起一定作用,但由於反復不斷地靜脈給藥,化療藥物引起的靜脈炎是不可避免的。據報導,經外周靜脈給藥化療外滲的發生率為5%~6%,但實際工作中,真正發生率卻遠高於此水平。
靜脈炎的分型
分型標準按高玉珍等的臨床分型方法,分為4型。紅腫型:沿靜脈走行皮膚紅腫、疼痛、觸疼;硬結型:沿給藥靜脈局部疼痛、觸痛,靜脈變硬,觸之有索狀感;壞死型:沿血管周圍有較大範圍腫脹形成瘀斑至皮肌層;閉鎖型:靜脈不通,逐漸肌化。
化療藥物導致靜脈炎的機制
①直接毒性作用:化療藥物作用於細胞代謝週期的各個階段,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的細胞和組織亦有一定的損傷,可以使血管內皮細胞壞死脫落。
②藥物引起血漿pH值改變:血漿正常pH值為7.35~7.45,超過此範圍無論是偏酸、偏鹼,都可以乾擾血管內膜的正常代謝和機能,而發生靜脈炎。
③與I型變態反應有關的過敏症狀:阿黴素、環磷酰胺、氟尿嘧啶、絲裂黴素、順鉑等均易引起過敏反應,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藥液外滲導致靜脈炎。
④機械刺激和損傷:長期輸液或靜脈注射給藥,使靜脈內膜發生一定程度的損傷,導致靜脈內膜炎。
⑤藥物刺激:藥物濃度高,輸入速度快,超過了血管緩衝應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損處堆積,均可使血管內膜受刺激導致靜脈炎。 ⑥操作不當:如在同一靜脈反复穿刺。
臨床表現
化療藥物引起的靜脈炎首先是局部不適或有輕微疼痛,進而局部組織發紅、腫脹、灼熱、疼痛,並沿靜脈走向出現條索狀紅線,按之可觸及條索狀硬結,嚴重者穿刺處有膿液,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
關鍵字:#化療副作用之靜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