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癌症不是渲染悲情的工具
電視劇天天都在上演,天天都在講著各式各樣的故事。可細心一點的人就會發現,在這些電視劇裡,只要是劇情需要最終病死的,很多都是因為患上了癌症(專題訪談諮詢)。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敢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碰上倒霉事?生活中不乏癌症患者,電視劇要“藝術來源於生活”,要劇中人死於癌症也沒什麼了不起。但是,如果氾濫到“無癌不成劇”的地步,就實在太過“超脫現實”了。
為什麼電視劇對癌症情有獨鍾呢?作為一個學中文出身的人,我很能理解編劇的“良苦用心”。一方面,一部好的戲劇需要強烈的衝突,需要曲折的情節,電視劇亦如此。人的生老病死在生活中是自然規律,但在文學藝術中卻是衝突與情節的“催化劑”,比如《紅樓夢》中那些美人兒凋零離去,就能激起無限的傷感,形成強烈的藝術衝擊力。
另一方面,癌症最難預料,符合“飛來橫禍”的情節要求;癌症最難治療,加劇了劇情無力回天、讓人感慨的力量;癌症最具悲情色彩,一個大活人眼睜睜看著自己一步步走近死亡,看著生命之源一點點流失,卻無能為力,這樣的情節豈能不扣人心弦!總之,癌症成了改變劇情,強化衝突,烘托情緒的有效工具。更有些離譜的,即便主人公的原型壽終正寢,到了電視劇裡也要讓他踏上癌症不歸路,“為藝術而死去”。
當然,文藝作品中讓人很“藝術”地死去是容易的,但現實生活中讓人很“藝術”地面對死亡卻是困難的。或許拜環境污染所賜,抑或是因為現代人精神壓力過大,現在得癌症的人的確比過去要多。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儘管癌症治療仍有許多瓶頸要衝破,然而從醫學上來講,癌症並沒有那麼可怕,有些癌症如能早期診斷,死亡率並不高,比如乳腺癌。
電視劇裡逢病必癌,逢癌必死的現象,很容易讓一些醫學知識匱乏的大眾,誤認為癌症就等於不治之症,讓人對癌症產生無窮的恐懼心理。醫學研究證明,這種不良的心理狀態,不僅與癌症的發生髮展相關,對癌症的治療也有不利影響。所以,如此在電視劇里大肆渲染“癌症恐怖主義”,對正常人是一種誤導,而對得了癌症的人來說,一旦有了這種“逢癌必死”的觀念,將會干擾他們的治療。
電視劇有杜撰的權利,但也應該有科學的態度;電視劇有對收視率的追求,但也應該對社會承擔責任。那種只顧經濟效益,不管社會效益的電視劇只會走向功利主義;那種只顧把觀眾整笑整哭,不管有沒有“後遺症”的電視劇會遺害多多。在一個古裝電視劇裡,如果出現了歷史性的常識錯誤,尚且會被很多人口誅筆伐;那麼,對於疾病這種跟老百姓生命相關的細節,在表現時則更應慎之又慎。
關鍵字:#癌症不是渲染悲情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