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常見的小兒惡性腫瘤之一。神經母細胞瘤的常見症狀
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常見的小兒惡性腫瘤之一。神經母細胞瘤的常見症狀:
局限性病變往往是沒有症狀的,這樣的病例常常是在常規體檢中通過超聲和放射影像技術發現的,在日本大部分是通過針對性篩選發現的。如果局部腫塊巨大,可出現相應的壓迫症狀。出現貧血、發熱和四肢疼痛代表可能存在骨髓轉移;眶週淤斑提示眶內轉移。 4S期病例可出現腹部膨隆和呼吸困難,是由腫瘤侵入肝臟導致肝腫大所致;腹腔內腫瘤壓迫腎血管或腸管會造成腎功能障礙和腸梗阻;皮膚轉移灶為可觸及的結節,部分為藍莓形態。
神經母細胞瘤就診時常屬晚期,增加了治療難度,但也不能因屬晚期而輕易放棄治療。常用的治療手段有以下幾種:手術、化療、放療、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服用順式維甲酸。
1. 手術
手術根據切除的程度分為三種:全部切除、部分切除和活檢。活檢是指只取出小片腫瘤去做病理分析。腫瘤無法全部切除往往是因為腫瘤太靠近某個器官或者血管,醫生可能會建議先化療,等腫瘤縮小後再行手術。不過,有的時候,醫生可能會建議作出一些犧牲,比如,切除一個腎臟。
2. 化療
化療藥物對分裂越活躍的細胞越有殺傷力。分裂活躍的細胞除了癌細胞以外,還包括血液中的各種細胞和毛囊細胞等。這就是化療後血像指標下降以及落髮的原因。
如果殘留的腫塊小、惡性細胞少,則化療劑量小;如果殘留的腫塊大,或者已有擴散,則化療劑量大。當然,劑量還跟患兒的體重身高有關。
3. 放療
這是用放射性物質殺死癌細胞的方法。放療和手術一樣,是對付局部腫瘤的方法,而非全身系統性的治療方法。放療有很多副作用。比如,縱隔腫瘤的放療可能對心臟、脊柱造成損傷。
4.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按移植的內容可分為骨髓移植和外周幹細胞移植, 骨髓移植是取患兒自己的髂骨骨髓進行移植;外周幹細胞移植是將經過集落刺激因子等藥物刺激或動員的患兒自己的外周血取出並經過處理後再移植給患兒。採集的是患兒自己緩解期及造血功能和外周血沒有腫瘤細胞的骨髓或外周幹細胞。採集後的骨髓或外周幹細胞在適當的條件下進行體外保存,對患兒應用大劑量化療或放療的預處理後,將體外保存的骨髓或外周幹細胞移植給患兒,重新建立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提高患兒的治療成功率和長期生存率。移植的並發症有:較長期的造血和免疫功能抑制、間質性肺炎、肝靜脈閉塞病、出血性膀胱炎、腦白質病、免疫反應等。
5. 順式維甲酸
這是一種口服的誘導劑,有利於促進惡性的、異常的細胞轉變為良性的、正常的細胞。
關鍵字:#神經母細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