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劉先生經醫院神經外科專家診治,得知是“右側橋小腦區佔位”,引發三叉神經痛、神經性耳聾。才知道“禍因”是罕見的腦部“膽脂瘤”。
今年49 歲的劉先生。十五年來,他右側面部一直飽受電擊一樣的劇烈疼痛,平時吃飯、刷牙、冷熱刺激時,經常誘發疼痛,發作時不斷做咀嚼動作,疼痛難忍。當地醫院診斷右側三叉神經痛,經口服卡馬西平藥物、局部熏蒸、打封閉針等治療,均不能控制病情發作。無奈之下,劉先生在當地醫院行“右側三叉神經撕脫術+左側舌背腫物切除術”,術後疼痛不但沒有減輕,還喪失了味覺,隨後又加量藥物治療,結果疼痛程度較前加重,面部又反复抽搐,時時右側面部燒灼感,讓劉先生痛不欲生。
近日,劉先生經醫院神經外科專家診治,得知是“右側橋小腦區佔位”,引發三叉神經痛、神經性耳聾。才知道“禍因”是罕見的腦部“膽脂瘤”。隨後,該院神經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袁邦清為其製定治療方案,實施右側橋小腦角膽脂瘤切除術。如今劉先生經復查,各項康復指標恢復良好,疼痛感消失。
“膽脂瘤系良性腫瘤,術後恢復一般良好,若達到大部切除,則一般復發較晚,可延至數年甚至數十年。”醫生說,膽脂瘤亦稱表皮樣囊腫、珍珠瘤等,好發於腦部和耳部。顱內膽脂瘤目前認為系胚胎期(妊娠3~5 週)神經管閉合時,混入了外胚層成分所導致。一般認為顱內膽脂瘤的發病率為全腦腫瘤的0.5%~1.8%,可為多發,大小由幾毫米至數厘米不等,多采取手術切除。
抗癌健康網提醒,該腫瘤生長較為緩慢,但可對周邊組織產生破壞而導致症狀,或者引發無菌性腦膜炎等反復發作。腫瘤卒中或內容物自發破裂溢出極為罕見,患者的急症往往源於腦積水。在緊急情況下,可考慮先期行腦室穿刺外引流術,待情況好轉後二期切除腫瘤。臨床上,患者手術後生存20 年以上者可達92%,術後死亡率2%~11%,其死亡原因主要為顱內感染。由於神經系統的不可再生性,膽脂瘤切除手術的目的在於預防進一步的神經系統損傷,手術也許不能挽回已有的神經功能缺失。
關鍵字:#你不知道的膽脂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