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黃芪為豆科黃芪屬植物膜莢黃芪、內蒙古黃芪的根。味甘,性微溫。能補氣固表、利尿、托瘡生肌。主治心悸、自汗虛脫、久瀉、脫肛、子宮脫垂以及癰疽難潰、瘡口久不癒合等。
[成分药理]
膜莢黃芪根含2’,4′-二羥基-5,6-二甲氧基異黃酮、熊竹素、膽鹼、甜菜鹼、多醣、葡萄醣醛酸及微量葉酸。
黃芪促免疫的有效成分F3在體外XGVHR試驗中顯示對癌症患者淋巴細胞功能有完全性免疫恢復作用,在體內動物模型試驗中可顯示出全部逆轉因環磷酰胺而造成的免疫抑制現象,提示黃芪成分在免疫治療中可能是一個很有希望的生物反應調節劑。黃芪的另一種成分紅芪多醣能顯著提高小鼠巨噬細胞吞噬指數與E-花環形成率,表明有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力與細胞免疫力的作用。紅芪多醣對艾氏癌和肝癌瘤株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黃芪水提物能增強多抗甲素的抗腫瘤作用,表現為黃芪多抗甲素胃詞組小鼠脾T細胞對ConA的反應性增強,瘤細胞活力下降,S180荷瘤生存期延長,死亡百分率下降。
[现代应用]
1.肺癌
據陳正中等報導,成都軍區總醫院腫瘤分院用黃芪抗癌粉治療中、晚期肺癌60例,收到一定療效。黃芪抗癌粉分為主藥及配藥兩種。主藥每日3次,每次4g。一般每袋主藥可服30天,連服3個月為1療程。飯後服用,服藥期間忌食豆腐、鵝蛋。治療結果,3例顯效(全身情況明顯改善,肺部包塊消失,細胞學檢查正常,胸水消失持續1月); 33例有效(全身情況改善、肺部包塊縮小1/2,胸水無明顯增長,病情穩定在1個半月以上); 22例無效。總有效率為85%。
2.鼻咽癌
穆美雲報導,11例均係臨床上懷疑鼻咽癌、EBV特異的核殼源IgA抗體(EBV-VCA/IgA)陽性患者,外周血天然殺傷細胞(NK)明顯低於正常人(P<0.01),均予黃芪注射劑16mg/d靜注。 10日為1療程,治療後2月復測結果,EBV-VCA/IgA轉陰者3例,滴度降低者6例,無變化和升高者各1例,外周血NK細胞的活性雖然仍略低於正常人,但已無顯著性差異,血清α-干擾素濃度顯著低於正常值( P<0.01)。
3.消化道腫瘤
李乃卿等[7]報導用黃芪和人參製成參芪注射液,採用靜脈滴注給藥法,對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進行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測定。本組患者65例均住院治療,並經過手術證實為胃癌、結腸癌和直腸癌,有確切的TNM分期,藥物療程在1個單元以上,參芪注射液每20ml內含人參、黃芪生藥各10g,靜脈點滴每日1次,從術後第8天開始。 65例患者經靜點參芪注射液後,巨噬細胞百分率有明顯提高,療前、療後經統計學處理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
4.胃癌
以單純化療及升血湯(重用生黃芪30g,配以太子參、雞血藤等),配合化療對81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進行臨床對比觀察,證明昇血湯可以減輕化療的毒副反應,療後體重增加(P<0.01),血清胃泌素含量提高(P<0.01),小腸木糖吸收率、巨噬細胞吞噬活性均未下降,血小板計數明顯提高(P<0.01),而化療組這三項均下降。
[毒副反应]
小鼠口服黃芪75g/kg和100g/kg,在48小時內無不良反應,此劑量比人的口服利尿有效量0.2g/kg大數百倍。另有報導,用含有黃芪的方劑治療中風患者,因用量至100g,引起患者四肢劇烈疼痛的震顫現象。李氏報導用黃芪常量引起皮膚過敏反應。
關鍵字:#抗癌中草藥黃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