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放射野越大發生率越高,大面積放射的肺組織損傷較局部放射為嚴重,照射速度越快,越易產生肺損傷。
放射性肺炎的發生、嚴重程度與放射方法、放射量、放射面積、放射速度均有密切關係。有認為放射量閾在3週內為2500~3000rad。劑量在6週內小於2000rad,一般極少發生肺炎,劑量超過4000rad則肺炎明顯增多,放射量超過6000rad者,必有放射性肺炎。放射野越大發生率越高,大面積放射的肺組織損傷較局部放射為嚴重,照射速度越快,越易產生肺損傷。
放射性肺炎的症狀
輕者無症狀,多於放射治療後2~3週出現症狀,常有刺激性、乾性咳嗽、伴氣急、心悸和胸痛,不發熱或低熱、偶有高熱。氣急隨肺纖維化加重呈進行性加劇、容易產生呼吸道感染而加重呼吸道症狀。並發放射性食管炎時出現吞嚥困難。若放射損傷肋骨,產生肋骨骨折,局部有明顯壓痛。體檢見放射部位皮膚萎縮、變硬,肺部可聞及乾、濕羅音和磨擦音。肺部廣泛、嚴重纖維化,最後導致肺功能高壓及肺源性心髒病,出現相應徵象。胸部放射局部可見皮膚萎縮變硬。胸部放射局部可見皮膚萎縮變硬。
放射性肺癌的治療及護理
在放射治療過程中,應嚴密觀察患者有無呼吸道症狀及體溫升高。 X線檢查發現肺炎,應立即停止放射治療。
單純放射性肺炎一般不主張應用抗生素,但由於肺組織滲出增加,氣道排痰不暢,且腫瘤病人放化療後抵抗力較弱,易於合併感染,此時應該預防性應用抗生素,但不宜長期應用,以免誘發真菌感染,使病情複雜化。如果沒有明確感染徵象,一般應用二代頭孢類抗生素抗生素即可,當應用糖皮質激素已經控制了局部炎症滲出後即可停用,通常應用5-7天即可。
吸氧、化痰、支氣管擴張劑等對症支持治療,保持呼吸道通暢,緩解呼吸困難。
關鍵字:#放療後得放射性肺炎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