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放射性直腸炎、常發生在放療後半年至一年,主要症狀為腹瀉、粘液便、裡急後重、便血,有時便秘。少數可出現直腸狹窄,嚴重者可導致直腸陰道瘺。
放射性直腸炎、常發生在放療後半年至一年,主要症狀為腹瀉、粘液便、裡急後重、便血,有時便秘。少數可出現直腸狹窄,嚴重者可導致直腸陰道瘺。通常婦科腫瘤、腸癌及男性惡性腫瘤等需要做放療的,放療後可能出現的並發症之一就是放射性腸炎。它是一種自愈性疾病。如治療和護理及時、得當,可縮短其病程,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提高其生存質量。
主要症狀是直腸流血,為鮮紅或暗紅色,多在排便時流出,一般是少量出血,偶爾大量出血。破潰後有壞死組織脫落排出,有臭味,肛門直腸部酸痛或灼痛,以後因括約肌受刺激而出現裡急後重。
放療中期和後期應嚴密觀察大便的性狀、腹痛的性質,防止水電解質紊亂;了解貧血程度,貧血嚴重者應少量多次輸血,並加強全身支持治療。
處理上主要是消炎、止血及對症治療,加用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A,可用灌腸合劑保留灌腸(鴉片酊、顛茄酊、潑尼松、白芨膠漿、腎上腺素)。
在生活飲食上,避免進食纖維素多或對腸壁有刺激的食物,宜食用少渣、低脂及產氣少的食物。如胡蘿蔔、菠菜等,既潤腸又補充維生素。保持肛門及會陰部清潔,穿寬鬆內褲。症狀明顯者,可在肛門、會陰部熱敷以減輕症狀,口服或經肛門應用消炎藥物。
對急性腸炎應立即停止放療,用消化道黏膜保護劑:思密達,口服,3次/d,或每晚保留灌腸;腹瀉次數多,口服易蒙停,抑制腸蠕動,延長腸內容物的滯留時間。
關鍵字:#放療後放射性腸炎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