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她成功將有“斷腸草”之稱的中藥“雷公藤”毒性及活性分子分解,採其具療效的分子有望制出副作用較少的治癌藥物,為研發抗癌藥物開拓一條新路。
香港大學晨興基金教授楊丹終於為癌症病人帶來特大喜訊:她成功將有“斷腸草”之稱的中藥“雷公藤”毒性及活性分子分解,採其具療效的分子有望制出副作用較少的治癌藥物,為研發抗癌藥物開拓一條新路。
這項研究,也為她贏得了本月上旬頒布的第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本屆獲此獎項的科學家全國祇有十人。楊丹也成為香港首位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
面對困難誓不放棄
祖籍四川的楊丹,1993年從美國到香港大學執教。此前一直研究西藥的她,回到港大後便著手鑽研中藥藥性。由於其祖父是中醫師,更令她對具有治癌功效的雷公藤特別著迷。因為不少臨床研究均指出,雷公藤具出色的抗炎、抗腫瘤及免疫抑制功效,其治療功效有如一個寶藏,但其本身毒性甚強,以致久久未能被採用到抗癌藥當中,內地有關機構從事相關研究30多年,也一直沒有突破。
楊丹說:“我認為,只要把它的毒性和活性分開,一定可以開發出一系列的藥,廣泛用於治療。”但是,要真正達到目標,又談何容易,即便是美國及歐洲的藥廠也認為,要把其毒性分離於活性分子,幾乎是沒有任何希望。
但楊丹沒有在困難面前退縮,而是希望通過化學合成,製造出類似雷公藤活性分子的化合物。她說:“雷公藤中的活性分子含量極少,即使抽取世界上所有雷公藤,也不到5公斤。但通過化學合成,便可大量製造活性分子了。”
為了攻克這一難關,從1993年開始,楊丹便著手嘗試將雷公藤的活性分子和毒性分開,測試了至少150多種合成方法、花去1500萬元。
研究的道路,漫長而崎嶇,但對楊丹來說,籌集研究經費才是難題。
為了籌措經費,她親自向香港、內地和美國很多大小藥廠及投資者遊說,但願意投資的人很少,因為大部分投資者看重的只是成果,希望馬上就有藥研製出來。
“研究需時長,找投資公司特別困難,拜訪過十家公司,2007年才有公司願意資助900萬元做研究,並成立實驗室,研究帶來曙光。”楊丹說:“晨興基金相信這個研究肯定有好東西,願意投資於研究前期工作,對我們有很大鼓舞。”
楊丹表示,從事此項研究10多年來,失敗多次,當中10年沒有就此發表論文,陷於瓶頸位,苦無出路。但她沒想過放棄,認為只是大家沒找對思路。
經過17年奮鬥,楊丹和她的研究團隊終於在去年取得突破,研究出具有單一活性的結構單元,可幫助研發出一些低毒性、高效能的抗癌新藥物。
溫和治癌藥有望10年後誕生
楊丹表示,該項發現“猶如掘到一塊金子”,相比現有的抗癌藥,新藥對病人的副作用將大大減少。她計劃今年正式發表關於雷公藤研究的論文,現正申請全球專利,預計需要10年臨床試驗,就能研製出性質溫和的治癌藥物,讓病人免卻脫髮及嘔吐等副作用之苦。
“我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藥物開發上,未來的目標是研發出一系列抗癌藥物。”她說。
作為一名科學家,以及有三個女兒的母親,楊丹坦言欠家人很多,“除了每天研究十多小時,有時周末也要工作,女兒曾勸我不要上班,幸好家住在大學附近,可爭取時間陪她們。”楊丹表示,有了家人的支持,她才得以毫無顧慮地從事她的研究工作。
當楊丹得知自己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殊榮時,這位年屆45歲、剛滿該獎項年齡上限的“高齡”得主除對獲獎感到開心外,更認為是“多年工作終獲社會肯定”。
楊丹表示:“做科研第一要有興趣;第二要專注;第三要堅持,永不放棄。”她認為,這次香港女科研人員獲獎只是開始,未來會有更多香港女科學家走上這個領獎台。
關鍵字:#雷公藤製抗癌藥終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