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些年,隨癌腫診療手段的不斷推陳出新,如今病人的生存質量和心理狀況已成為關注的重點。 50年代時很少的癌症病人能夠活下來
近些年,隨癌腫診療手段的不斷推陳出新,如今病人的生存質量和心理狀況已成為關注的重點。 50年代時很少的癌症病人能夠活下來,到了80年代,化療放療聯合治療和外科治療手段的發展,病人的生命延長。因此對已痊癒病人和已緩解病人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變得尤為重要。
心理和社會因素會對病人的病情和治療產生有利和不利的雙方面影響。隨著心理治療學的發展,我們應了解以下幾個基本觀點:
(1)癌症通常是一個致死性的疾病,身體和心理上的治療均很重要。
(2)癌症會導致病人感到害怕和無助。
(3)對多數人而言,癌症就意味著死亡。
(4)癌症給整個家庭帶來影響。
1、確證癌症後
病人會表現出恐懼,絕望,在希望與放棄中游移,無心顧及人際關係和工作。對於很多病人及其家庭而言,癌症就是飛來橫禍。尤其是在剛得到診斷的第一周,病人很容易出現心理和社會方面的問題。粗略的統計,30%-50%的病人會存在心理社會問題。大多數表現為急性的心因性反應,少見有嚴重的精神性疾病如抑鬱症。
新近神經精神免疫學的研究表明,心理失衡會通過大腦引起精神,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變化。會導致心理失衡的危險因素如下:
(1)本身存在心理問題(沮喪,酗酒);
(2)與社會脫離,人際交往不夠;
(3)經歷過離婚,生離死別,存在家庭問題;
(4)工作出現問題;
(5)不好的患病經歷;
(6)無法控制的疼痛;
(7)腫瘤惡化;
(8)衰竭感
研究表明,沮喪的情緒和罹患癌症之間存在某種聯繫。研究結果應該應該昭之於病人。很多病人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之後就會想:“為什麼偏偏是自己呢?”女性病人更容易出現自責心理,比如認為這是對自己離開丈夫的懲罰,是對自己不關心的結果,後悔沒早到醫院檢查等等。
2、在患病過程中的心理反應
癌症病人的心理問題不同於其他疾病的病人。醫生,家屬都必須清楚,病人所表現出的心理問題,恐懼,沮喪,對診斷結果表現出震怒,是一種失衡的心理反應。尤其是得知診斷結果的第一周,會出現這些症狀。小部分病人會持續1-2年。
癌症病人會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出害怕:
a.害怕分離,與社會隔離;
b.害怕無力克服問題;
c.妒忌健康人;
d.疑病症;
e.害怕喪失自理能力;
f.怕疼痛;
g.害怕無法治愈。
多數病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告知患上癌症,第一個反應是暈厥,不願意相信事實。接受事實後,又會出現恐懼,沮喪,無助的情緒,還有憤怒,產生敵意,感到人生失去意義。庫布勒-羅思(Kuebler-Ross)(1974)將病人的心理反應按階段歸納如下:
a.驚叫–拒絕接受事實;
b.經歷接受和逃避事實的矛盾之後,開始出現沮喪情緒(這意味著開始接受事實);
c.經過這個階段也有一些病人成功的走出絕望情緒和死亡的陰影,選擇平靜和充滿勇氣的面對疾病和死亡。
乏力和衰竭感
知道目前都很少有關於病人患病和治療期間出現疲勞問題的討論,而這是很有意義的。大約有30-40%的病人在治療結束後會有慢性疲勞的情況發生,表現為以下症狀:
1、勞累,精力不濟,非常需要休息;
2、虛脫感,肢體沉重感;
3、精力難以集中;
4、對事物興趣降低,日常生活積極性降低;
5、睡眠障礙(失眠或嗜睡);
6、由疲勞引起的情感問題(比如沮喪);
7、自理困難;
8、思考障礙;
9、運動後需要長時間才能恢復。
儘管有些表現和有心理問題的表現相重合,但是疲勞能可作為一個獨立的症狀提出,可能是由於疾病本身,放化療過程,並發症,免疫過程,心理反應共同作用產生的。
關鍵字:#癌症病人不同階段的心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