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現在越來越多的病人被確診為“血管瘤”,這種病變對病人容貌及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非常大,患者及其家屬四處求醫,治療的結果卻往往不能使人滿意,甚至遺留下不可恢復的後遺症。
現在越來越多的病人被確診為“血管瘤”,這種病變對病人容貌及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非常大,患者及其家屬四處求醫,治療的結果卻往往不能使人滿意,甚至遺留下不可恢復的後遺症。
什麼是“血管瘤”?
人體的脈管系統主要包括動脈、靜脈、淋巴管和毛細血管。人胚胎髮育過程中原始血管發育異常引起的一組先天性疾病稱脈管畸形,可以出現多種臨床表現。比如,面積大小不等的皮膚顏色改變(淺藍色,黃褐色,暗紅色或鮮紅色等),生長在外露部位特別是顏面部的病變影響患者容貌;體表出現隆起性包塊,表面皮膚顏色正常或可見淺藍色改變,顏面部的包塊影響容貌,軀乾或四肢的病變出現運動或體位改變後局部酸脹疼痛甚至運動功能障礙等。人體內臟器官如肝和顱內也會發生血管畸形。以前,人們將所有脈管性病變都稱做“血管瘤”。現代醫學則根據病灶的臨床和組織學特點,將傳統意義上的血管瘤分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兩大類。
高出皮膚表面的鮮紅色斑塊,高低不平似草莓狀的病變,舊稱草莓狀血管瘤。這類血管瘤在病人出生時或生後數週出現,約60%發生於顏面部,1歲以內生長迅速。的特點是具備快速增生期,穩定期和自然消退期。通常患兒2歲以後病變趨於穩定,每年有10%左右的病例可自行消退。即5歲時有50%左右病例消退,7歲時有70%左右病例消退。部分患者至10歲仍可繼續消退,可是可能是不完全消退。病變自然消退可能是最好的結果,不少病例的不良後果並非病變本身造成的,而是過度治療導致。因而多數病變均可臨床觀察待其自行消退。
病變範圍大,生長迅速,表面破潰等重症病例則需要干預治療。根據病變的不同可選擇應用激素及表面的激光治療。
另一種皮膚病變表現為出生時即有的粉紅色、平坦並邊界清楚的皮膚斑塊,壓之能褪色。隨年齡增長,病灶體積增大,顏色加深變紅變紫。此種病變是微靜脈畸形的一種,又稱為鮮紅斑痣。一般終生不會消退,臨床可通過特別的光動力激光褪色治療。
發生在皮下及肌肉間的脈管異常則多為血管畸形,根據病變為的不同可分為動脈畸形,靜脈畸形,淋巴管畸形和混合畸形等。病變局部可出現隆起性包塊或肢體較對側增粗,深部病變也可外觀正常。運動後或體位改變如長時間站立出現病變處酸脹或疼痛,嚴重的可造成肢體運動功能障礙。血管畸形是一種良性病變,然而可呈惡性生長方式。病變浸潤到肌肉間甚至到骨骼和關節腔內,影響肌腱、神經和關節,引起肢體畸形和功能障礙。多數血管畸形呈瀰漫性生長,侵及多組肌肉甚至關節,表面沒有完整的包膜。外科手術切除創傷大,非常難將病變徹底切除,復發率極高。過度切除則常常引起手術後遺留永久性運動功能障礙。血管畸形隨患者的生長發育成比例的增長,不會自行消退並終生髮展。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治療思路
目前,現代醫學對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尚無完美的根治方法。特別是大面積或生長在特殊部位的血管畸形的治療,依舊是醫學界面臨的重大課題。現有血管瘤的治療方法不少,從另一角度也說明血管瘤的複雜性和治療的困難性。而且,對大部分病例而言,單靠一種治療方法非常難達到治癒的效果。
總的來說,治療目的主要是緩解症狀和減緩病變的快速發展。選擇治療方法時,最重要的一點是綜合權衡對患者的利弊影響。
一般而言,局部病變且臨床症狀不嚴重的病例,可選擇保守治療,應用局部加壓(比如彈力繃帶等)和口服阿司匹林減緩病變發展和減輕臨床不適。倘若病變較大影響患者容貌,臨床症狀顯著,影響肢體運動功能和出現其它嚴重並發病,則需要干預治療。動脈畸形為主的高血流量血管畸形應該首先應用放射介入的方法將畸形的供血動脈栓塞。
電化學療法:治療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優勢技術
對於絕大部分的靜脈畸形和淋巴管畸形,尤其是巨大的口腔頜面部病變,軀乾和肌肉間的病變,電化學療法(又稱為電針療法)提供了一種創傷小、恢復快和臨床療效確切的治療選擇。電化學療法是從治療實體惡性腫瘤的基礎上發展為治療血管畸形的。應用數根電針,經皮膚直接穿刺到病變區域,聯接到電化學治療儀上進行治療。治療後病變的血管內皮細胞被破壞,病變區域內的血液凝固,可壓縮的軟包塊變為實體硬塊,病變體積變小,臨床症狀緩解,病變發展進程減緩。治療後的實體硬塊漸漸為人體所吸收。
電化學療法(Electrochemical Therapy),又稱為電針療法。它是在麻醉作用下將特別的鉑金電極置入瘤體內並聯接在電化學治療儀上進行通電治療。電針將直流電導入血管瘤內使之形成電場效應,產生電解,電滲和電泳作用。此時血管瘤內發生劇烈的化學變化,陽電極區pH值下降到1—2,呈現強酸性;陰電極區pH值上升到12—13,呈強鹼性。血管瘤內紅細胞,血小板遭受破壞,形成氧化血紅素,並釋放出凝出素,產生凝血塊。電針能栓塞血管瘤的供血源,使周圍的血管組織變性壞死。上述蛋白壞死物可自行吸收,達到閉死血管瘤腔的治療目的。
與傳統手術方法相比,電化學療法技術比較先進,手術操作過程卻相對簡單。手術根據病變部位的不同選擇不同的麻醉方法,醫生先將套管針扎入腫瘤內,針尾部即可見有血液流出,然後拔出針芯,將鉑金電針沿著套管送入瘤體,保護正常皮膚後聯接電化學治療儀,接通直流電進行治療。使用的電壓、電流限定在20伏及200毫安以下,對人體很安全。治療中可見病灶內生成的氣體及壞死組織液體自套管針尾部流出,病灶漸漸變硬。
病人手術後經過短期的抗炎治療,住院觀察3~5天即可出院恢復正常生活。通常只需神經、骨質沒有受到嚴重侵犯,或其他方法治療後復發的血管瘤病人都可以嘗試電化學治療。電化學治療血管瘤後腫塊並沒立刻消失,這是因為凝血塊及壞死組織的吸收大約需要3-6個月的時間。然而因為血管瘤腔已經閉死,腫瘤不會再生長,絕大部分也不會復發。
可見,與傳統的治療方法比較,電化學療法擴大了治療適應症,避免了一般外科手術切除的出血多、創傷大、影響患者容貌、復發率及後遺症高的弊病,明顯提高了治愈率。並且該療法住院時間短,費用低,臨床效果好,對病人造成的經濟壓力也相對比較小。
關鍵字:#血管瘤選擇電化學療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