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麻醉醫生在患者家中治療癌痛
例1:男,79歲。 “多發性骨髓瘤,2型糖尿病”雙足疼痛皮膚潰爛半年入院行消炎、對症等治療。由於醫保結算限制,中途需出院2週以上才能再次入院,提出家庭鎮痛治療。方法皮下PCA(病人自控鎮痛治療),用藥及模式視鎮痛效果進行調整:曲馬多300mg加生理鹽水至100ml,持續給藥0.5ml/h,追加量0.5ml,鎖時20min 10天;曲馬多700mg加生理鹽水至100ml,持續給藥0.5ml/h,追加量0.5ml,鎖時20min 3天;曲馬多700mg加生理鹽水至100ml,持續給藥1ml/h,追加量1ml,鎖時20min 12天。後因病人出現煩躁不安,家屬認為無效停止鎮痛,20天后死亡。
例2:男,41歲。肝硬化肝癌,癌腫切除肝移植術後半年全身多處轉移,腹痛劇烈匍匐在床不能平臥,口服阿片類藥和間斷注射度冷丁1週不能緩解,要求行PCA。方法皮下PCA,用藥及模式視治療效果進行調整:嗎啡20mg加生理鹽水至100ml,持續給藥1.5ml/h, 追加量1.5ml,鎖時15min 1天;芬太尼1mg、力月西10mg加生理鹽水至100ml持續給藥3ml/h,追加量1.5ml,鎖時15min 7天。後因疼痛突然減輕停用PCA 27天后死亡。
討論:鎮痛期間兩例病人均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疼痛明顯減輕,平臥安靜,適量進食,白天可離床活動,夜晚較好入睡,未發生明顯的不良反應。
家庭鎮痛除了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除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質量外,同時也能減輕病人和家屬的心理壓力,減輕病人對死亡的恐懼,有利於家屬對病人進行更好的生活護理。
許多癌症晚期病人因種種原因不能住院,在家中又因疼痛折磨苦不堪言,家人也寢食難安,有行家庭鎮痛治療的迫切需要。以往出於工作及安全方面的考慮,醫生多不願介入這一領域,病人往往是在極度痛苦中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國際麻管局2000年統計的92個國家資料顯示:我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26.07%,嗎啡的消耗量卻只佔世界用量的0.8%;而西方發達國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8%,嗎啡消耗量卻高達95%。說明我國尚有大量疼痛病人沒有得到應有的疼痛治療,家中癌症病人更是治療盲區,理應被納入醫生視野。但這個領域卻值得醫務工作者去重視和加以開拓。相信隨著對其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經驗的不斷累積,做法會越來越規範,現存問題也能得到很好解決。 >gtgt;推薦閱讀:
(編輯:劉輝)
收 藏 到 網 摘 :
關鍵字:#麻醉醫生在患者家中治療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