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醫學認為,腎主骨,齒為骨之餘,腎氣的盛衰與牙齒的穩固有直接關係。此外,濕熱熏蒸,熱傷津液以及邪入陽明等均能導致牙齒顏色晦暗或動搖
中醫學認為,腎主骨,齒為骨之餘,腎氣的盛衰與牙齒的穩固有直接關係。此外,濕熱熏蒸,熱傷津液以及邪入陽明等均能導致牙齒顏色晦暗或動搖。故治療以補腎納氣,滋陰清熱,蕩滌內腑,祛除腐氣等為主。下述諸方,可供臨床參考選用。
1.沉香散
沉香、白檀香、苦楝子、母丁香、細辛、酸石榴皮、當歸、訶子皮、香附子、青鹽、荷葉灰、青黛、乳香、龍腦、麝香各等份。上藥為細末,每用2.5g,如常刷牙,溫水刷漱,早、晚2次用。
本方出自《禦藥院方》,有堅固牙齒之功。
2.丹砂散
丹沙、麝香、白檀香、丁香皮、藿香葉、茅香、莎草根、甘松、白芷、升麻、鉛丹、豬牙皂角、石膏、寒水石、零陵香各30g。上為末令細,日如常揩牙。
本方出自《普濟方》,有潔牙堅齒之功。
3.烏金散
生薑2.50g(搗取自然汁,留渣待用),生地黃500g(酒浸一宿,搗汁,留渣待用),大皂莢10梃(不蛀者,刮去黑皮,將前2汁和蘸皂莢,文火炙幹,再蘸再炙,汁盡以之為度)。將皂莢同地黃渣入瓷罐內,煅存性,為末。牙齒動搖者,用藥擦齦,早晚各1次。
本方出自《張氏醫通》,有牢牙護齒之功。
4.固齒散
鼠骨1副,花椒(炒)、乳香(以竹葉焙)各100g,香附(炒)、白蒺藜仁、青鹽(以麵包煅)各50g。
將鼠1個,不用毒死,只用打死者,面裹炮熟去肉,將面身等骨放新瓦上焙乾,以黃色為度,研為末全用,與花椒等6味同為末。每日擦牙,咽吐任意。
本方出自《萬病回春》,有固牙護齒之功。
5.麝臍散
麝臍10個(無香者,皮子細切),牛膝(去蘆頭,細切)500g,木律200g,郁李仁100g,黃茄子2枚(秋熟出子者,細切),麝香少許。
前5味藥,入鐵臼內,搗令相著,握作團,入罐子內,上用瓦子蓋口,留一小竅,用鹽泥固濟,燒令通赤,候至煙白即取,去火,新土罨一伏時,取出,入麝香5g,再同研細。每日早晨、臨臥揩牙動處,須臾,溫水漱口。
本方出自《聖濟總錄》,有固齒護牙之功。
6.珍珠散
珍珠4.65g,白檀9.35g,石膏62.5g,烏魚骨、白石英、浮石各15.65g,硃砂、香白芷、川芎、升麻各7.5g。上藥共為細末,每用少許以指蘸藥擦牙,合口食久吐津後用溫水漱口。
本方出自《肘後方》,有潔牙令白之功。
7.皂鹽散
皂莢1挺(酥炙,去皮子),鹽花、槐皮各15g,升麻、白礬(熬令汁枯)、甘松香、細辛(去苗葉)各0.3g。上藥為細散,先以鹽揩齒,後用藥1.5g,勻傅上。
本方出自《聖濟總錄》,有潔齒白牙之功。
8.當歸散
當歸、香附子、生乾地黃、白芷各30g(上4味銼碎,不犯鐵器,炒黑色存性為末),青鹽15g(燒乾,入諸藥中一處和),草烏頭60g,皂角(刮皮去子用)、生薑(挖地坑燒紅,埋在坑內5日,其生薑自乾)各2500g。
先將草烏頭、生薑皆切作片子,將皂角刮去黑皮,分作2片,內鋪烏頭、生薑,用麻片縛夾定,炭火上用鏟炙令通紅,於地上用新瓦盆蓋,如麩炭狀,研細,與前藥一處合和。每日2次搽齒。
本方出自《雞峰普濟方》,有牢牙護齒之功。
9.硃砂散
硃砂、丁香、藿香、茅香、附子、甘松、白芷、川升麻、黃丹、白檀香、豬牙皂角、石膏、寒水石、零陵香各等份。上藥共為細末,都研令勻。每日常用揩齒,甚佳。
本方出自《普濟方》,有潔牙固齒之功。
10.柳枝散
槐枝(切)、柳枝(切)、黑豆各30g,蜀椒(去目,並合炒去汗)15g,鹽、細辛(去苗葉)、羌活(去蘆頭)各0.3g。
上藥除椒、鹽外,共粗搗篩,先以水六盞,煎取二盞去渣,入椒、鹽再煎,取一盞,通口漱之,不拘時,以瘥為度。
本方出自《聖濟總錄》,有護齒防病之功。
11.妙應散
人參、細辛、白茯苓。香附子、川芎、白蒺藜、砂仁各25g,百藥煎、白芷、煅石膏、龍骨各30g,麝香少許。上為細末,早晚溫水刷漱之。陰虛火旺,或胃火上炎者慎用。
本方出自《奇效良方》,有牢牙潔齒之功。
關鍵字:#潔齒固齒方之外治11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