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最新的一項研究,因病毒引起的細胞融合可能在人類癌症發生中起促進作用。
在某些情況下,人類細胞的融合是一種正常的過程,可導致肌肉和骨的形成。病毒感染也可導致細胞融合,但被病毒融合的細胞被廣泛認為對人體無害,因為他們一般會自然死亡而並不造成任何不良後果。據最新的一項研究,因病毒引起的細胞融合可能在人類癌症發生中起促進作用。這項研究還對在人類基因療法中用融合病毒作為載體或應用在其他臨床過程中提出了顧慮,因為研究認為這些病毒可能導致癌症。
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的異常會導致腫瘤的形成這一概念已經出現了超過100年。這些異常—共同被稱為“非整倍性”—以兩種主要方式出現:細胞的異常分裂的結果或細胞融合的結果。無論以前述的何種機制,形成的非整倍體細胞不再具有正常的基因組成並常很快死亡。但研究者發現,腫瘤細胞經常是非整倍體的,並且活性很強。非整倍體狀態是癌症性細胞狀態的原因還是結果是現今爭論的焦點。
在最近的研究中,來自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的Yuri Lazebnik博士和同事偶然發現,應用Mason-Pfizer猴病毒(MPMV)對正常培養的人類細胞進行融合後,形成的雜交細胞無法增殖。然而,研究發現如果進行融合兩者的一方攜帶某種“傾向性”變異的基因(在癌基因E1A或Myc或抑癌基因p53上),那麼這種融合的細胞增殖性和很強,並且有致癌性。
這種增殖性雜交細胞是否是由病毒在人體內形成,它們是否可以致癌和哪些人類融合病毒可能導致癌症,這些問題還有待於解決。
除了提出常見病毒可能通過融合細胞導致癌症,研究者還提出在基因療法中應用融合病毒作為載體或應用在其他臨床操作中應該進行詳盡的評價。
關鍵字:#常見病毒可導致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