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給腫瘤定性的病理檢查
放射影像學、血液、超聲波等各種癌症診斷方法無論多麼準確,畢竟是“隔著肚皮猜悶兒”,真正要想確診,就必須在顯微鏡下直接看到癌細胞方能“算數”。
放射影像學、血液、超聲波等各種癌症診斷方法無論多麼準確,畢竟是“隔著肚皮猜悶兒”,真正要想確診,就必須在顯微鏡下直接看到癌細胞方能“算數”。臨床上給腫瘤病人作手術過程中,總要取一塊組織去送檢,其目的就是為了取得最後那“判決書”——權威的“病理診斷”。如果說影像學是給腫瘤定位,那麼病理學檢查就相當於定性了。
事實上,現代腫瘤學本身就奠基於細胞病理學並以其為主線而發展至今。
病理診斷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腫瘤切除活檢,配合外科手術進行。
(2)腫瘤切取活檢,在腫瘤上切取或咬取部分組織檢查。
(3)體腔液檢查,如果患者有胸腔或腹腔積液,可以抽取胸水、腹水檢查癌細胞。
(4)分泌物檢查,如陰道宮頸、乳頭分泌物、痰的細胞學檢查;或行脫落細胞檢查,如尿液查癌細胞、沖洗胃液查癌細胞、食道拉網查癌細胞等。
(5)針吸細胞學檢查,幾乎可用於體內各部位的腫瘤,如肺癌、肝癌、頸淋巴結轉移、前列腺癌、骨和軟組織腫瘤等。
(6)病灶印片檢查:用於體表腫瘤病灶、宮頸等部位,用玻璃片在病灶上貼印之後檢查癌細胞。
病理學檢查包括兩項內容:病理組織檢查和細胞檢查。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必須取腫瘤組織製成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癌的形態。從取材到觀察切片,如果用石蠟包埋技術需要5天–6天才能得到結果;如果用冰凍切片檢查,只需20分鐘就能得到初步結果。一般冰凍切片是為手術中給醫生提供診斷論據,以便決定手術方案。冰凍切片檢查的缺點是準確性稍差,有時只能作出癌的診斷,而不能對分化程度等作出判斷。細胞檢查主要指在病人分泌物中查找癌細胞。
癌症患者最終確診需要依靠病理組織學的診斷,也就是說需要在顯微鏡下查到癌細胞,才算法官作了“終審判決”。
病理診斷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項:
(1)癌細胞性質種類:首先確認是否符合癌細胞的診斷標準,然後根據癌細胞的特點,詳細分類為鱗癌、腺癌、低分化或未分化癌。如果是腦腫瘤,還可細分為膠質瘤、腦膜瘤等。
(2)癌細胞的分化程度:常以此來表示癌細胞的生物學特徵。高分化癌容易在局部復發,而低分化癌容易發生遠位轉移。
(3)癌的生長形式:通常有三種生長形式,這是肉眼所看到的腫瘤生長形式:膨脹性生長、浸潤性生長、外生性生長。
(4)轉移情況:局部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臟器轉移,可以更好地決定腫瘤的分期。
病理診斷正確,對癌的判斷準確,可以更好地決定治療方案,使治療的目的和方式更有針對性,療效更好。
關鍵字:#給腫瘤定性的病理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