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乳腺癌治療的經驗與體會
(一)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癌的策略
乳腺癌自發病起即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因而其治療策略亦發生了改變。開展綜合治療是提高乳腺癌臨床療效的主要方向。根據乳腺癌的臨床分期,組織學分類,證候類型及個體情況,制訂合理的治療方案,以獲得好的療效。
1.局部與整體兼顧並有所側重
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根據病程不同,其治療重點亦異。早期乳腺癌的局部瘤塊切除和控制相對地具有重要地位,這時應以局部治療為主,全身性治療為輔;晚期乳腺癌常容易發生遠處轉移,此時應以全身性治療為主,兼顧局部姑息治療。
2.正確處理長期治療與短期治療的關係
乳腺癌具有腫瘤復發和轉移的潛在可能,而這正是影響其療效和致死的重要原因。這種複發和轉移能否發生,往往取決於機體免疫防禦的能力。根據前面已述的長期目的和近期目的,我們知道遠期目的是臨床治療的最終目標,近期治療是為遠期治療服務的,在權衡二者關係時,應堅持近期治療服從遠期治療的原則。
3.抗癌祛邪與扶正治療結合,相互協同,提高療效
抗癌祛邪治療是針對局部癌灶和亞臨床型轉移灶,採取局部和全身治療方法,殺滅癌細胞,達到抗癌祛邪的目的。但這些措施常易損傷正氣,降低機體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所以必須要與扶正治療(如中醫藥扶正療法、免疫療法及支持療法等)相結合,攻補兼施,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有利於達到治療目的。
(二)根據乳腺癌分期制訂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
1.可作單純改良根治術,術後可配合中醫扶正加解毒抗癌中藥治療。
2.Ⅱ期、Ⅲa期在作根治術或改良根治術後應作輔助化療或放療及中醫藥扶正治療。
3. Ⅲb期可作術前放疔或化療,化療可經動脈內給藥。經治後再作乳癌根治術,術後行綜合治療。
4. Ⅳ期以化療,內分泌治療、生物治療及中醫藥治療為主,必要時可考慮作單純全乳房切除或作局部及轉移灶姑息性放療。若雌激素受體陽性的激素依賴型患者,可長期使用激素維持治療。中醫藥治療則以扶正治療為主,佐以抗癌祛邪中藥長期治療。
(三) 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具體實施
1.中藥輔助手術治療術前通過扶正中藥調理,糾正機體的陰陽失衡,改善臟腑功能。對於體質虛弱不能承受手術者,以改善患者體質,有利於手術進行,提高手術切除率。具體應用時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辨證論治。
通過術前中醫藥治療,使癌細胞產生退行性變及壞死,有利於術前控制病情。術後中醫藥治療,目晌是盡快恢復體質,改善或減輕術後的某些不良反應,為進一步接受放化疔作好準備。另外,術後長期中醫藥治療,除改善體質外,還可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抗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癌細胞活動,防止複發和轉移,改善生存質量,提聲遠期療效。
2.綜合治療晚期或複髮乳腺癌
(1)局部晚期病變的治療:通常是指Ⅲb期以上的患者,腫瘤已侵犯鄰近組織的較大的原發腫瘤。皮膚呈橘皮徵或有潰瘍,出現衛星結節。儘管當時尚未見到臨床轉移跡象,但絕大多數病例最終將出現遠處轉移。局部晚期病變由於腫瘤體積較大,區域淋巴結多數受累,一般不宜做根治性手術。但可切除大塊的腫瘤,或腫大的淋巴結,甚至做姑息性乳腺切除以控制局部症狀。
(2)局部或區域復發的治療:局部或區域性複發是指原先腫瘤部位或區域在治療後又出現腫瘤,多出現於殘留的乳腺組織、皮膚,胸壁或鄰近淋巴結等部位。局部或區域性複發本身並不構成對患者生命的威脅,但可令患者情緒嚴重沮喪,如果皮膚潰爛,腫瘤出血,患者的情緒和生活質量更要受到嚴重影響。這種複發可能由於在治療中殘存的癌細胞所引起,也可能由於癌細胞通過血液或淋巴液播散所致(與遠處轉移機制相仿,故稱皮膚或皮下轉移)。大多數的複發出現在3年之內。若當時淋巴結陽性,多數復發出現在2年之內。
關鍵字:#乳腺癌治療的經驗與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