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些常用止痛藥的副作用,損害聽力、引起妊娠期不良反應、誘發心血管系統疾病、引起神經系統不良反應、誘發腫瘤、導致腎功能不全和間質性腎炎、導致腎功能不全和間質性腎炎。
第一類為非甾體抗炎止痛藥。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撲熱息痛、保泰松、羅非昔布、塞來昔布等。止痛作用比較弱,沒有成癮性,使用廣泛、療效確切,用於一般常見的疼痛,但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第二類是中樞性止痛藥。以曲馬多為代表,是人工合成的中樞性止痛藥,屬於二類精神藥品,為非麻醉性止痛藥。曲馬多的止痛作用比一般的解熱止痛藥要強,但又不及麻醉止痛藥,其止痛效果是嗎啡的1/10。主要用於中等程度的各種急性疼痛及手術後疼痛等。
第三類是麻醉性止痛藥。以嗎啡、杜冷丁等阿片類藥為代表。這類藥物止痛作用很強,但長期使用會成癮。這類藥物有嚴格的管理制度,不能隨便使用,主要用於晚期癌症病人。
除上述三類止痛藥外,還有其他一些止痛藥,如中藥複方止痛藥,腸痙攣腹部疼痛使用的山莨菪鹼等。
止痛藥的副作用:掩蓋病情
如果在未經醫生診治之前濫用止痛藥,雖然暫時疼痛的感覺可以減輕,但有可能掩蓋疾病特有的症狀,給醫生診斷帶來困難而貽誤病情。
止痛藥的副作用:容易成癮
一些止痛藥尤其是高效止痛藥,長期應用成癮,即對此種藥物產生依賴性。尤其應注意的是以曲馬多為代表的中樞性止痛藥,以二類精神藥品上市,在臨床上廣泛使用,認為很安全。但近幾年來臨床研究證明,不合理使用也會成癮,因此,在使用時應予注意。
止痛藥的副作用引起過敏反應
許多止痛藥可引起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特異體質者可出現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過敏反應。
止痛藥的副作用損害造血系統
一些止痛藥長期或過量服用,可對造血系統及白細胞造成損害,引起粒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凝血障礙等疾病。
止痛藥的副作用損害胃黏膜
長期或大量服用止痛藥,尤其是空腹使用後,可出現上腹不適、噁心、嘔吐、飽脹、食慾減退等消化不良症狀。嚴重的可致胃黏膜損害,引起胃出血。有資料顯示,長期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的患者中,大約有10%~25%的病人發生消化性潰瘍,其中有小於1%的患者出現嚴重的並發症如出血或穿孔。
止痛藥的副作用導致腎功能不全和間質性腎炎
在治療劑量下,能導致10%的患者出現肝臟輕度受損,長期或大量服用撲熱息痛可影響肝功能,引起中毒性肝炎。
導致腎功能不全和間質性腎炎
長期或大量服用含有非那西丁的解熱止痛合劑,可引起腎乳頭壞死及腎間質炎性改變性腎病。近年來,國內外有許多因服用止痛藥發生腎毒性作用的報導,其中主要是止痛藥抑制了前列腺素合成,導致腎功能不全和間質性腎炎。目前止痛藥引起的腎功能不全已佔藥物引起的腎功能不全的37%,而且服藥長達3個月就可引發,其中消炎痛製劑引起的腎損害佔大多數。
誘發腫瘤
一些止痛藥長期服用可誘發腎乳頭癌、腎盂癌、膀胱癌等。
引起神經系統不良反應
可出現頭痛、頭暈、耳鳴、耳聾、弱視、嗜睡、失眠、感覺異常、麻木等。有些症狀不常見,如多動、興奮、幻覺、震顫等,發生率一般小於5%。
誘發心血管系統疾病
有研究發現,非甾體抗炎止痛藥能明顯干擾血壓,使平均動脈壓上升。另有報導,服用羅非昔布18個月後,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如心髒病發作和中風)的相對危險性增加。
引起妊娠期不良反應
非甾體抗炎止痛藥被認為是誘發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潛在因素;孕服用阿司匹林可導致產前、產後和分娩時出血;吲哚美辛可能會引起某些胎兒短肢畸形、陰莖發育不全。
損害聽力
長期服用止痛藥可致聽力下降。
關鍵字:#一些常用止痛藥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