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3級預防控制腫瘤防治癌症!
“50年來,從全世界的範圍看,癌症的發病和死亡率沒有明顯降低。幾十年的腫瘤研究,從科學上講,我們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但從應用來講,並不是十分成功。”
9月20日下午,在石家莊舉行的第五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上,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流行病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游偉程教授一語道破了目前腫瘤防治的尷尬境地。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因為多年來大多數就診的腫瘤患者總是已經處於癌症的中晚期;因為多年來人們總是從良好的“根治癌症”願望出發,結果是使用了“大量效果並不明顯和缺乏目的性的治療”,佔用了原本有限的醫療和科研資源。
“當前這種辦法,可能不會成為最終控制腫瘤的有效途徑。”我國著名腫瘤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書鈞表示,治療腫瘤必須向早期階段不斷推移。
也就是說,預防。
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個人應對癌症最為行之有效的武器。
以目前發病機理最為清晰的宮頸癌為例。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是人類癌瘤發病中唯一可以完全確認的致癌病毒,現今的研究甚至可以證實:預防HPV感染就可以預防宮頸癌,沒有HPV感染就可以不罹患宮頸癌。
“只有持續的高危型HPV感染才會發生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和宮頸癌。事實上,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安全套的使用,甚至便前洗手這一個小小的習慣,都可以大大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河北省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程建新教授表示。
由於腫瘤對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對癌症的預防,已經不應是單純的個人行為,而更應該上升為社會行為、國家行為。
“近年來,美國腫瘤流行趨勢變化引人注目,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趨勢,到2001年,死亡總數已開始下降,這主要是緣於控煙等預防措施。”游偉程介紹說。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40%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隨著科技進步和更多科學證據的發現,有專家認為人類可以預防癌症的比例可提高到70%。但是對普通人而言,要想正確理解這個數字,首先應該認識到,這裡所謂的可預防,並不是“絕對不長腫瘤”那麼簡單。癌症的預防,包括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是病因學預防,如控煙、控制HPV、乙肝、幽門螺桿菌等可以引發癌症的感染源以及對飲食習慣、營養、職業危害的干預。二級預防則是指發病學預防,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而三級預防是指以延長生存及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而進行積極綜合特異性治療。”游偉程說。而目前國內外普遍認為,對病因學尚不十分明確的大部分癌症而言,其中二級預防最為關鍵。所以,對於個人而言,定期的專門體檢是極其必要的。
帶癌生存:治癌觀念的根本轉變在大多數人心目中,認為得了癌症,只有做手術切除腫瘤,或用放療、化療等方法,將癌細胞徹底殺死,才能盡快康復。但是在本次大會上,記者多次聽到了與此完全不同的說法——— “帶癌生存”。
“我們要治療的是病人,而不是腫瘤。腫瘤沒了,但是全身狀況很差,生活質量很低,結果壽命並不延長,個人或社會並不真正受益,這絕不是治療癌症的目的。過去我們對癌症治療效果的評價是能不能讓腫瘤消失或縮小,而目前的腫瘤醫學正朝著更加註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方向發展。”
河北省抗癌協會化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淑琴教授告訴記者,“帶癌生存”的新認識目前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接受,部分專家甚至提出了癌症未來將成為一種“慢性病”的新理念。
說惡性腫瘤就是慢性病,這裡包含了兩個概念。第一個概念,腫瘤的發病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要將臨床工作重點往前移,重視預防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另一個概念,則是指讓惡性腫瘤的進展速度緩慢下來,讓腫瘤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得到抑制,甚至讓患者能與腫瘤和平共處很多年,這也就是所謂的“帶癌生存”。
通俗地講,“帶癌生存”,就是當癌症處於穩定期,即人體內的腫瘤停止生長或生長非常緩慢時,放棄“殲滅戰”的戰術,和癌症打一場以提高自身免疫力為主的“拉鋸”戰。因為只有延長生命,才能給調動人體免疫抗癌能力留有一定的時間;而只有增強人的免疫機能,才能夠從根本上對抗癌症,從而延長生命。
“延長生存時間是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之一,但延長生存時間則應以提高生活質量為基礎,沒有滿意的生活質量,片面強調生存時間的延長是沒有價值的。”王淑琴表示。
從“根治癌症”到“帶癌生存”,被稱為現代醫學治癌觀念的一種根本轉變。而這種轉變是以提高生活質量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提高了生存質量,就是對生命的實質延長。
在康復中的癌症患者經常聚會交流抗癌經驗,相互傾訴心理感受,互相鼓勵是一種在實踐中已被證實的很好的“帶癌生存”治療法。河北省抗癌協會護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康琳告訴記者,“懼怕死亡是一種正常心理活動,現在的觀點是,我們不必刻意壓抑它,而應把重點放在追求有意義的生活上,這就是日本醫學專家伊丹提出的一種’認識生活價值療法’。”
姑息治療:關照患者的生命尊嚴而對生存質量的重視,還引發了腫瘤治療中另一種引人注目的轉變,就是“姑息治療”的出現。
“姑息治療”,顧名思義,是針對根治性治療而言的。是指對那些失去了根治機會,以及現有的治療手段尚不能根治的疾病所採用的治療。中國抗癌協會癌症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腫瘤中心主任於世英教授告訴記者,姑息治療的起源最初是為了避免、緩解腫瘤和治療引起的症狀,但是近年來人們對姑息治療的選擇,在看法和認識上,已經超出了醫學範疇,而使之成為一種社會行為。過去我們經常聽醫生交代病人家屬,病人的生存時間有多長,回家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現在這種話越來越少了,除非患者本人及家屬放棄,否則醫生都將以最大的努力去挽救病人、安撫病人,把關懷延至生命的終結。這就是“姑息治療”的表現。 “但是還有些病人或家屬認為,如果不接受手術、放療、化療等針對腫瘤的積極治療,就意味著放棄了治療,心有不甘。”於世英說,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選擇其他療法並不意味著放棄治療,只要所選擇的方式能有效地解除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質量,那麼這種治療就是“最佳治療”。
姑息療法雖無“回天之力”,但是通過綜合的、合理的治療,可以緩解腫瘤造成的各種症狀和疼痛,並能最大限度地延長無症狀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於世英告訴記者,儘管疾病已經進入晚期階段,也應盡可能地使病人在安詳、尊嚴、無痛苦的狀態下享受生活,這就是姑息治療所具有的非常意義。
關鍵字:#3級預防控制腫瘤防治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