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反复煮沸的水叫做“千沸水”,關於千沸水會致癌的傳聞很早就流傳開來,這讓寫字樓裡的白領們很憂心。 “現在大多數辦公室裡都配備了飲水機,大家都喝著被反复煮的水
千沸水真的會致癌嗎?
兩名高二學生用實驗告訴你:傳言不可信
反复煮沸的水叫做“千沸水”,關於千沸水會致癌的傳聞很早就流傳開來,這讓寫字樓裡的白領們很憂心。 “現在大多數辦公室裡都配備了飲水機,大家都喝著被反复煮的水,難道大家都有得癌的危險嗎?”不少人提出這樣的疑問。針對這一傳聞,南京外國語學校兩名高二學生汪莞祺和盧嘉傲用實驗給出了答案。她們的實驗證明,千沸水是否危害人體健康取決於水質的優劣,跟沸騰次數關係不大。
兩名高二學生用實驗告訴你:傳言不可信
反复煮沸的水叫做“千沸水”,關於千沸水會致癌的傳聞很早就流傳開來,這讓寫字樓裡的白領們很憂心。 “現在大多數辦公室裡都配備了飲水機,大家都喝著被反复煮的水,難道大家都有得癌的危險嗎?”不少人提出這樣的疑問。針對這一傳聞,南京外國語學校兩名高二學生汪莞祺和盧嘉傲用實驗給出了答案。她們的實驗證明,千沸水是否危害人體健康取決於水質的優劣,跟沸騰次數關係不大。
純淨水、地下水和太湖水大PK
千沸水危害健康的說法有兩個支持論據:其一,電開水爐中多次沸騰的水,水中不揮發性物質,如鈣、鎂含量會增高。長時間飲用這種水,會干擾人的胃腸功能;其二,水中亞硝酸鹽經多次煮沸含量會上升,而亞硝酸鹽是人體致癌的主要因素。
其實,第一種擔憂並不成立,科學上早有明確的定論,即水在加熱時,水中濃度較高的鈣、鎂離子會合成碳酸鈣、碳酸鎂、氫氧化鎂等不溶性物質沉澱下來,形成水垢,反复煮沸的水,不僅不會溶解水垢,反而會增加水垢,不僅不會讓水變得更硬,反而會讓水變得更軟。所以,汪莞祺和盧嘉傲的實驗是針對第二種擔憂進行的。
為了做這個實驗,她倆聯繫了江蘇省水環境監測中心常州分中心,“實驗室的老師們都很熱心,聽說我們要做這個實驗,不但在器材方面提供支持,還為我們的實驗提供了不少理論指導。”汪莞祺說,她們的實驗非常順利,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完成了。
“為了形成對比,我們進行了純淨水、地下水和太湖水三組對比實驗。”汪莞祺告訴記者,她們參照國標《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分別進行了三組實驗,使用了比色管,比色皿,分光光度儀,紫外分光光度計等儀器。
在水未燒之前,汪莞祺和盧嘉傲分別檢測了三種水的氨氮、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的含量。 “其中,太湖水氨氮的含量最高,而地下水和純淨水氨氮的含量幾乎為零,這說明太湖水的水質不如另外兩者好。”汪莞祺向記者解釋,氨氮是水體中的營養素,可導致水富營養化現象產生,是水體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對魚類及某些水生生物有害。在未燒之前,太湖水的氨氮含量為3.19mg/l。
而三種水的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的含量在水未燒之前都處於較低的狀態,太湖水略高。
水質差的太湖水反复沸騰後變化最大
煮沸前的檢測完成後,就正式進入實質階段了。為防止沸騰引起的蒸發可能造成的實驗干擾,汪莞祺和盧嘉傲採用密封冷凝管回流加熱的方式開展實驗:將三組水樣分別以同樣體積加入五隻回流錐形燒瓶中,回流冷凝,電爐加熱。沸騰後,分別在煮沸時、煮沸後半小時、1小時、1.5小時、2小時後依次關閉對應電爐,冷卻後取樣分析。
而檢測的數據包括氨氮、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不同的數據依據不同的檢測方法。
通過對五次反复煮沸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汪莞祺和盧嘉傲發現:純淨水的氨氮含量無明顯增長趨勢;地下水的氨氮和亞硝酸鹽氮含量無增長趨勢,硝酸鹽氮含量有小幅增長;太湖水的氨氮含量明顯下降,亞硝酸鹽氮含量略有上升,硝酸鹽氮含量明顯上升(具體數據如表一)。
“水中的氮主要以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和有機氮幾種形式存在。在煮沸過程中,氮會發生轉化。有機氮通過氧化和微生物活動可轉化為氨氮,氨氮又可被硝化細菌氧化成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所以氨氮含量高的太湖水在反复煮沸後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的含量都上升較為明顯。”汪莞祺說道。
“從我們實驗的數據可以看出,水質好的地下水和純淨水在反复煮沸後,硝酸鹽氮和亞硝酸鹽氮的含量變化並不大,而水質較差的太湖水的硝酸鹽氮和亞硝酸鹽氮都明顯上升。”所以汪莞祺和盧嘉傲得出:千沸水是否影響健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水質的好壞,沸騰次數對水中亞硝酸鹽等致癌物的影響並非如傳言那麼恐怖。
千沸水危害健康的說法有兩個支持論據:其一,電開水爐中多次沸騰的水,水中不揮發性物質,如鈣、鎂含量會增高。長時間飲用這種水,會干擾人的胃腸功能;其二,水中亞硝酸鹽經多次煮沸含量會上升,而亞硝酸鹽是人體致癌的主要因素。
其實,第一種擔憂並不成立,科學上早有明確的定論,即水在加熱時,水中濃度較高的鈣、鎂離子會合成碳酸鈣、碳酸鎂、氫氧化鎂等不溶性物質沉澱下來,形成水垢,反复煮沸的水,不僅不會溶解水垢,反而會增加水垢,不僅不會讓水變得更硬,反而會讓水變得更軟。所以,汪莞祺和盧嘉傲的實驗是針對第二種擔憂進行的。
為了做這個實驗,她倆聯繫了江蘇省水環境監測中心常州分中心,“實驗室的老師們都很熱心,聽說我們要做這個實驗,不但在器材方面提供支持,還為我們的實驗提供了不少理論指導。”汪莞祺說,她們的實驗非常順利,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完成了。
“為了形成對比,我們進行了純淨水、地下水和太湖水三組對比實驗。”汪莞祺告訴記者,她們參照國標《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分別進行了三組實驗,使用了比色管,比色皿,分光光度儀,紫外分光光度計等儀器。
在水未燒之前,汪莞祺和盧嘉傲分別檢測了三種水的氨氮、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的含量。 “其中,太湖水氨氮的含量最高,而地下水和純淨水氨氮的含量幾乎為零,這說明太湖水的水質不如另外兩者好。”汪莞祺向記者解釋,氨氮是水體中的營養素,可導致水富營養化現象產生,是水體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對魚類及某些水生生物有害。在未燒之前,太湖水的氨氮含量為3.19mg/l。
而三種水的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的含量在水未燒之前都處於較低的狀態,太湖水略高。
水質差的太湖水反复沸騰後變化最大
煮沸前的檢測完成後,就正式進入實質階段了。為防止沸騰引起的蒸發可能造成的實驗干擾,汪莞祺和盧嘉傲採用密封冷凝管回流加熱的方式開展實驗:將三組水樣分別以同樣體積加入五隻回流錐形燒瓶中,回流冷凝,電爐加熱。沸騰後,分別在煮沸時、煮沸後半小時、1小時、1.5小時、2小時後依次關閉對應電爐,冷卻後取樣分析。
而檢測的數據包括氨氮、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不同的數據依據不同的檢測方法。
通過對五次反复煮沸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汪莞祺和盧嘉傲發現:純淨水的氨氮含量無明顯增長趨勢;地下水的氨氮和亞硝酸鹽氮含量無增長趨勢,硝酸鹽氮含量有小幅增長;太湖水的氨氮含量明顯下降,亞硝酸鹽氮含量略有上升,硝酸鹽氮含量明顯上升(具體數據如表一)。
“水中的氮主要以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和有機氮幾種形式存在。在煮沸過程中,氮會發生轉化。有機氮通過氧化和微生物活動可轉化為氨氮,氨氮又可被硝化細菌氧化成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所以氨氮含量高的太湖水在反复煮沸後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的含量都上升較為明顯。”汪莞祺說道。
“從我們實驗的數據可以看出,水質好的地下水和純淨水在反复煮沸後,硝酸鹽氮和亞硝酸鹽氮的含量變化並不大,而水質較差的太湖水的硝酸鹽氮和亞硝酸鹽氮都明顯上升。”所以汪莞祺和盧嘉傲得出:千沸水是否影響健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水質的好壞,沸騰次數對水中亞硝酸鹽等致癌物的影響並非如傳言那麼恐怖。
關鍵字:#專家闢謠常喝千滾水不會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