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中醫不僅起到是輔助的角色
中西醫學的理論已經在潛移默化地相互滲透著,結合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仍是今後長期研究的重點,中西醫結合治療模式是提高療效的最佳方式之一。但是,中西醫治療如何結合、結合的方式及機理,如何以最佳方式而達到中西醫結合,還需進一步研究才能做到。可喜的是,中醫從一開始的輔助地位(僅是減毒增效模式)已逐步上升為重要地位(階段治療的主要模式和中西醫聯合治療模式),中西醫結合腫瘤工作者在長期的臨床與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模式.豐富了中西醫結合治療體系。
1、減毒模式
放、化療是腫瘤治療的常用手段。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放、化療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日顯重要。但是,其毒副反應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限制了放、化療的應用。化療藥的毒副反應是影響化療療效的主要因素之一。直至20世紀90年代. 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問世,為化療的毒副反應控制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目前仍有許多病人因放、化療的毒副反應嚴重而放棄治療。
針對放、化療藥的毒副反應。應用中醫藥進行辨證治療,是中西醫結合腫瘤研究中進行最早、成果最多的一種治療方法,也是“六五”、“七五”攻關的主打項目,也是提升中醫藥在腫瘤治療中地位的力作。放、化療減毒的研究已有30餘年的歷史。抗腫瘤藥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對於人體的某些正常組織器官細胞亦有一定損害,主要表現在胃腸道、骨髓造血組織和生殖細胞。此外,還有的藥物對某個特定的組織器官有損害。中醫藥在化療減毒作用上療效可靠.並開展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中醫藥在放療過程中,通常採用養陰生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法則配合治療,例如已在臨床主要用於防治放療副反應的養陰生血合劑,臨床研究證明,放療伍用中醫藥有一定的作用。在預防化療的毒副反應時.中醫藥多采用健脾益腎、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例如健脾益腎顆粒,已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2、增效模式
增效,即通過增加化療藥物及放療對於腫瘤的敏感性,使得用相同的或較低劑量的化療藥物及放療劑量而產生相同或更高的效果。在實施放、化療的時候.應注意患者體質情況:對體質差的病人或化療耐受力差的病人,應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一反西醫重視提高化療劑量來增加療效的大背景下.而採用小劑量化療,充分發揮中醫藥輔助化療增效的作用,以達到與大劑量化療同樣的療效.最大限度地控制、縮小腫瘤,同時,也明顯減少了化療的毒副反應,提高了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創造出一個中醫藥與化療結合的治療模式,既體現了治療的個體化思想,又與中醫的“因人制病”理論相吻合。
3、階段治療模式
通過對肺癌、胃癌、淋巴瘤、宮頸癌、乳腺癌等常見惡性腫瘤的中西醫結合臨床治療研究,提出:
(1)病人就診時由於邪勝,首要任務是應用中西醫各種方法,包括手術、放射線、化療藥物,盡可能地打擊和消滅腫瘤.但在這時要注意保護正氣:
(2)待腫瘤負荷大大降低以後,將治療重點轉為最大限度地促進骨髓和免疫功能的恢復.即重建正氣的階段:
(3)經過一階段的骨髓和免疫功能的重建,在必要時還可再轉入以打擊腫瘤為主的第三階段,即鞏固治療:
(4)以後再轉入長期的中醫治療。
這種主要內容是緩解一中醫治療一鞏固治療一中醫治療的治療模式,已廣泛用於實體瘤的治療。在最大限度殺滅腫瘤細胞降低腫瘤負荷以後,有一個休整、中醫扶正的階段,通過病人的免疫功能和骨髓功能的恢復,使得病情鞏固,以後再採取鞏固治療使腫瘤細胞數目降到正常水平,可為機體正常或強化了的免疫細胞消失,從而達到治愈。在臨床上,根據腫瘤發生、發展規律和治療特點,探索出腫瘤治療的程序。如放療早期,依據放療屬於中醫熱毒範疇,治療多采用清熱解毒法則,宜採用益氣養陰為主的治療。同時,發揮中醫藥優勢,在腫瘤不同病種、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證型進行詳細的觀察,就其各自的特有的發展規律及證候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以提高治療的療效。
4、中西醫結合模式
中西醫各自的“優勢互補”。是中西醫結合的前提。結合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是我們臨床工作者研究的重點,這個任務是長期、並且還相當艱鉅。這項研究的潛力是巨大的,這兩種醫學的結合對於人類的貢獻及意義是非常深遠的。目前已初顯成效,較中醫與西醫單一模式都具有優勢,中西醫結合模式不僅體現在治療上,它需要有別於中醫與西醫理論的獨創理論來指導癌症的分期,分型,診治及藥物研究等,很多藥物已經採用中西醫兩個指標來評價藥物療效,例如中藥養陰生血合劑,不僅採用中醫常用的舌象、食慾等中醫指標來觀察療效,同時設定西醫常用的免疫功能、白細胞水平、組織損傷等西醫指標來評價療效。許多臨床使用效果良好的中藥也進一步研究其西醫療效,以進一步揭示期療效的理論根據,例如健脾益腎顆粒,通過西醫的方法來研究健脾益腎顆粒,得到精確的治療結果能夠詮釋中醫模糊的健脾益腎治則。某些健脾單味中藥和方劑對胃癌細胞有一定的殺傷作用,這就印證了中醫“補中自有攻意”的理論內涵。
關鍵字:#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中醫不僅起到是輔助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