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癌症高危對象的防癌意識
作者:楊秉輝轉自:中華腫瘤網癌症治療困難、預後嚴重,戰勝癌症的關鍵在於預防。然而癌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闡明,已知的病因幾乎無所不在,故真正的預防也十分困難。比較實在的辦法是重視癌的二級預防,即預防癌的臨床發作。亦即在臨床症狀出現之前,在貌似正常的人中將已患早期癌症的病人發現出來,明確診斷,及時治療。因為癌症的早期治療較為方便,效果亦較好,許多病人可有治愈希望。問題是癌症的一級預防諸如環境保護、“三廢(廢氣、廢水、廢物)”治理、控煙限酒多為社會性的或群體性的工作,許多可以通過政府立法或公眾教育來解決。而二級預防則是針對個體的診療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很重要的是對癌症高危對象的防癌教育,使得他們正確樹立防癌意識。
定期做防癌檢查
在臨床工作中對癌症高危對象的防癌教育應該是全面的,至少應包括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及定期做防癌檢查的要求等。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又包括強調健康的生活行為及注意癌變的蛛絲馬跡兩個方面。健康的生活行為包括控制脂肪飲食、控製鹽的攝入、戒菸、戒酒、多進食新鮮的蔬菜與水果、進行體育鍛煉、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愉快的心情等等。當然最好能根據不同的癌症高危對像給予有的放矢的指導。對癌症高危對象而言,目前尚無肯定有效的化學防癌的方法。土壤中貧硒的地區,對一些癌症高危對象適當補硒的干預試驗尚未能取得肯定的結果。 Β胡蘿蔔素的預防作用尚未公認,視黃酸一類物質的預防作用尚缺少證據。注射干擾素以預防癌症似有一定的道理,但尚待更多的證據支持。至於對癌症的高危對象長期服用中藥以防癌變的做法,似亦缺少依據。癌症高危對象較諸一般人群發生某種癌症的概率高出許多,所以臨床醫生應使此類對像對該種癌症有較充分的了解,尤其對於該種癌症的早期表現有所警覺,方能在萬一癌變時相對而言能及時發現、及時診斷、及時治療。當然,對於癌症高危對象的防癌教育亦應避免造成這些人員過度緊張,甚至形成“恐癌症”。應該告訴他們實事求是地對待自己的疾病及可能發生的惡變。定期的防癌檢查是對癌症高危對象防癌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事實上目前尚無肯定的防治這些對象發生癌變的方法,但卻已有肯定的早期發現的方法。當然對於不同的癌症現行的防癌檢查能早發現的程度各不相同,而“早期”的程度除取決於檢查的方法外,亦取決於受檢者是否能遵醫囑定期檢查。前者有待於科技的進步,令人矚目的是基因診斷方法的應用;後者則取決於癌症高危對像對醫囑的依從性(compliance)。而依從性的建立則取決於受檢者對“防癌”問題的認識,當然關鍵還是在於醫生所進行的宣傳教育。定期防癌檢查中,受檢者不能遵醫囑定期檢查的關鍵仍是在於他們自認為“並無不適”而掉以輕心。所以,臨床醫生在接診這些癌症的高危對象時或進行防癌教育時,必須使這些人員明確地了解“早期癌變無症狀”這一關鍵問題。
屬癌症高危對象應密切隨訪
癌症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防癌教育需要全方位、多層面的實施,需要全社會的關心,甚至國家的立法。美國於1971年曾建立國家癌症法案(National Cancer Act)。其後癌症研究與防治經費逐年增加,基礎研究的成果轉化為有效的癌症預防及診治的方法。隨著全面的防癌教育的實施,癌症可以預防的觀念逐步確立,人們的生活行為也隨之逐步改善,以致近年來美國的癌症發病率已見下降。全社會對防癌教育的關注還應該體現在大眾傳媒對此類公益事項的支持,社會團體對此類公益事項的參與。對於已經是癌症高危對象的人員來說,他們因患有癌前疾病等原因而更多地接觸醫務人員,因此,這些對象的防癌教育更是醫務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全科醫學或家庭醫學的發展,社區衛生建設已經日臻完善。防癌教育應該是社區醫務人員的重要工作內容。社區醫務人員應掌握本社區各種癌症高危對象的資料,定期舉行各種形式的防癌宣傳教育,定期上門訪視,聯繫有資質的醫療機構,並敦促這些人員接受定期的訪癌檢查。在各級醫學中心應結合各專業對經治的病人建立隨訪製度,對其中屬於癌症高危對象更應該密切隨訪,以便及時發現癌變的可能性。各級醫院應該為癌症高危對象提供防癌檢查的方便。在日本的一些醫院中設有防癌檢查科,為有意做防癌檢查的人士提供各種防癌檢查。筆者亦在所在醫院的門診部設立一個“防癌門診”,專為各種癌症的高危對象及有意做防癌檢查的人士提供檢查的方便。同時亦對這些對像做防癌教育,並對其中檢查的疑似對象隨訪直至確診或排除。防癌門診還與社區醫生建立廣泛的聯繫,使許多癌症的高危對象得到了定期的防癌檢查。曾檢出許多早期癌症病例,及時明確診斷、及時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防癌檢查與防癌教育相結合,是臨床醫生們從事防癌工作的優勢,也是落實防癌教育的關鍵。
受檢率、隨訪率是評估指標
防癌教育的成功應該是公眾防癌意識的建立,使人民大眾能規避一些已知的致癌物質的入侵,從而使某些癌症的發病率有所下降。對於癌症的高危對象而言,防癌教育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使他們理解定期做防癌檢查的重要性,而使癌症的篩查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即死亡率的降低。美國在經歷了從20世紀30年代起始的癌症發病率與死亡率不斷上升的趨勢後,經過不斷的防癌教育,“癌症可以預防”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人們不良的生活行為逐步改善。其中最突出的是控煙的效果,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美國的煙民幾乎減少了一半,更加上脂肪飲食的控制、酗酒的減少、運動的提倡等等。 90年代後期在世界癌症發病率仍不斷上升,美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更加明顯的情況下,美國的癌症發病率卻已經開始下降,其中肺癌的發病率下降最為明顯,前列腺癌、結腸癌等的發病率亦有下降。同樣,在美國繼宮頸癌之後,前列腺癌、乳腺癌及結腸癌的死亡率亦已有明顯的下降。癌症死亡率的下降固然應歸功於治療技術的進步,但癌症篩查的普遍實施,使這些癌症病例獲得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亦是主要原因。而癌症篩查工作的實施則必須以公眾特別是其中的癌症高危對象的理解配合為前提,而公眾的理解則源於防癌的健康教育。我國政府歷來重視防癌工作,大力提倡環境治理、防癌宣傳、癌症篩查,每年四月有防癌宣傳周。宮頸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的篩查所取得的成績令世人矚目。在癌症的篩查工作中,受檢率、隨訪率都是直接評估防癌教育的具體指標。相信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防癌意識必定會進一步增強。我國幅員廣大、人口眾多,防癌教育工作有著廣闊的天地,需待我國醫務工作者不斷努力。
關鍵字:#癌症高危對象的防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