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優點
80%的乳腺癌患者都是手術後才進行化療的,但是從目前來看,一半患者對化療並不敏感,對於他們來說,化療帶來的副作用遠遠大於治療作用。國際上最新的觀點是進行新輔助化療,即在手術前就進行化療,一方面可判斷患者對化療是否敏感、有效,就像用藥物做“皮試”一樣;另一方面,術前化療可使大部分原發性乳腺癌體積明顯縮小,提高保乳機會。
我國乳腺癌過度治療患者過半。
在我國乳腺癌患者中,逾半數存在過度治療的情況。導致過度治療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原因引起:一是患者及其家屬害怕癌細胞全身轉移,著急進行手術;二是醫生保守治療,對發生癌變的乳房及相關組織一切了之,讓患者失去了對藥物是否敏感的觀察機會;三是兩種或多種藥物同時使用,不顧及患者本身的身體狀況和承受能力,從而導致過度治療。
術後盲目化療或有害無益
在乳癌患者的過度治療中,過度化療比較常見。事實上,對於化療有些患者比較敏感,一用就有明顯的效果,但還有一部分患者不怎麼敏感,化療過後癌細胞沒有明顯減少。在這種情況下,治療作用遠小於副作用,盲目化療只會傷身。乳腺癌現在最常見的是術後進行化療,80%乳癌患者都是這樣治療。但是,從臨床來看,其中一半患者對化療並不敏感,他們盲目做了一個又一個療程,不僅病情無明顯好轉,反而身體狀況越來越糟。
如何判斷患者對化療是否敏感有效,如何讓化療不敏感的患者避免雪上加霜?近幾年國際醫學界已經嘗試找到另一個辦法,這就是新輔助化療。一般的化療都是在術後進行,而新輔助化療是在術前進行。採用新輔助化療,可有效判斷患者是否對化療敏感,從而決定是否術後應該化療,應如何制定化療方案。除此之外,術前化療還可使大部分原發性乳腺癌體積明顯縮小,對進展期乳腺癌可以提高其切除率,對早期乳腺癌則可提高保乳機會。
對於乳癌的輔助治療,目前醫學界有了很多“新概念”,主要包括:
1.個體化輔助治療。輔助內分泌治療是個體化輔助治療的最好範例。多年來的臨床實踐已經證實,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病人採用這種療法能取得較好療效。
2.密集化療。常規化療一般每個療程要給藥3週,但是最新的研究發現,每2週給藥較常規3週給藥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最大,且腫瘤細胞不易恢復正常生長。在2005年和2006年版的《美國NCCN乳腺癌治療指南》中,均將劑量密集方案作為早期乳腺癌輔助治療的標準方案之一。
3.藥物調節卵巢。一系列臨床試驗結果提示,對絕經前激素受體陽性的高危復發病例,卵巢切除能提高存活率。然而,由於手術的副反應以及對病人心理的影響,在國外越來越多的病人選用藥物來調節卵巢功能。常用的藥物是腦垂體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戈舍瑞林,相對於手術和化療而言,其療效較好且毒性較低。
4.靶向治療。靶向治療是利用腫瘤細胞可以表達,而正常細胞很少或不表達特定基因的產物,形成相對或絕對靶向,最大限度地殺傷腫瘤細胞,而對正常細胞損傷很小。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療是近年來最為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已有部分分子靶向藥物成功地應用於臨床或進入臨床試驗,其中最為成功的是曲妥珠單抗應用於早期乳腺癌的輔助治療。
(編輯:SY)
收 藏 到 網 摘 :
關鍵字:#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