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9日,第四屆全球消化內鏡手術直播活動(Endoscopy on Air)圓滿舉行。作為中國區僅受邀的四位專家之一,南方醫院消化內科羅曉蓓博士在該會議上首次演示高難度十二指腸乳頭腺瘤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吸引著世界各地胃腸病領域專家的關注。
幾乎佔據腸腔的十二指腸乳頭腺瘤
超聲內鏡顯示腫物內多條粗大血管
64歲大叔遇上“十二指腸巨大乳頭腫瘤”
2023年4月底,64歲的患者陳先生(化名)因結腸息肉術後定期隨訪,查出“十二指腸降部巨大乳頭腺瘤”,如不及時處理將出現腫瘤進展甚至轉移,導致十二指腸乳頭阻塞、腹痛、黃疸等。當地醫院建議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術),並推薦陳先生來南方醫院消化科就診。
經南方醫院消化科電子胃十二指腸鏡檢查,診斷為十二指腸乳頭腫瘤,腫物大小約5*4cm,十分巨大,幾乎佔據整個腸腔,使用側視鏡及直視鏡均無法窺見腫物全貌。但超聲內鏡評估該腫瘤未侵犯固有肌層,後方膽胰管未見明顯累及,根據指南有內鏡下微創治療的可能。
南方醫院消化科羅曉蓓博士介紹,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外科領域最複雜及創傷最大的手術之一,切除範圍涉及六個器官,需要將胰頭、十二指腸、遠端胃、膽囊、膽總管、近端小腸及部分網膜一併切除,並對相關臟器及管道結構進行再次重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損傷大、風險高、並發症多,即使手術成功,術後生活質量也會大受影響,往往令患者難以抉擇。
在今年5月於美國舉行的DDW(美國消化疾病週)會議上,羅曉蓓博士首次報告十二指腸乳頭腺瘤ESD系列的消息為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採用這一內鏡微創手術不但可以完整切除腫瘤,而且可以保全所有器官,讓患者和醫生深受鼓舞。
經多方因素充分綜合考慮,在劉思德主任及科室領導的支持和指導下,羅曉蓓博士及其醫療團隊進行了詳細術前討論與評估,並與患者家屬充分溝通後,最終決定採用十二指腸乳頭腺瘤ESD新技術。
ESD術中
術後標本大小約5cm x 4cm x 3cm
患者送錦旗感謝消化科醫療團隊
高難度十二指腸乳頭腺瘤ESD術首次演示
6月9日下午,在南方醫院消化科聯合微創手術室,由羅曉蓓博士主刀,對患者行插管全麻下十二指腸乳頭腺瘤ESD術。與此同時,這場手術面向全球直播。
由於陳先生的病變位於十二指腸降部並垂墜至肛側,普通內鏡下無法夠到病變肛側,且由於腫物巨大,一般牙線及鈦夾無法有效牽引如此重的腫物,手術很快就遇到第一個難點:術中如何牽引並暴露腫物及黏膜下層?
對此,羅曉蓓博士設計了暴露牽引病變的策略,使用圈套器在鉗道內抓住並牽引病變,通過剪斷圈套器把手部位將圈套器反向推出內鏡,通過創新性地使用圈套器在鏡身外牽引,把腫物向口側提拉,以暴露腫物基底部,使電刀及內鏡可以觸及病變,並進行剝離。該牽引方式目前並無報導,是羅曉蓓博士及助手王震護師在術前反复討論手術策略時,為可能出現的手術風險設計的創新性的解決方法。
該手術的第二個難點為出血管理及腫物剝離,病變處可見大量粗大靜脈及多條動脈搏動,稍有不慎極易導致大出血。羅曉蓓博士通過小心游離裸化血管後精準電凝預處理了所有可見的粗大血管,術中出血僅約10ml。
據了解,此次全球直播活動每台手術演示直播時間只有15分鐘,而在羅曉蓓博士手術演示期間,被專家多次提出轉播觀看,甚至在手術結束後,仍要求轉播查看術後創面情況和標本展示。
大會主席、德國Eppendorf 大學Thomas Rösch教授評價道,這一手術拓寬了消化內鏡技術的診治領域、為消化內鏡技術的發展開闢了新的方向,充分展示了中國內鏡醫師的高技術水平,也體現了南方醫院消化內科領先的內鏡技術和雄厚的診療實力,並真誠向羅曉蓓醫生髮出邀請,希望將該項新技術帶到歐洲及其他國家進行推廣。
手術後患者陳先生在消化科醫護團隊的精心護理下,身體康復迅速,術後第4天開始進食,目前已順利出院。十二指腸乳頭腺瘤ESD術避免了傳統外科手術帶來的大損傷、住院時間長、手術費用高等問題,不僅保全了患者多處器官,且恢復快、術後的生活質量高。
關鍵字:#南方醫院演示首例高難度十二指腸乳頭腺瘤內鏡下黏膜剝離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