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正確觀念,積極預防,不要聽天由命樹立健康第一的正確觀念,倡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正確觀念,積極預防,不要聽天由命樹立健康第一的正確觀念,倡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什麼叫正確的健康觀念呢?假如說給你十萬元,換你一個手,你願意嗎?如果給你一個億,換你的腦袋,頂多碗大的疤,你願意嗎?沒有一個健康的人會同意這樣的交換,換句話說,健康是有價值的,是無價之寶。為什麼觀念要轉變呢?很多的人,辛苦了一輩子,賺的錢還不夠自己的醫療費用,成為社會的負擔,忙乎一輩子,意義何在?有專家預測,在預防上花1元錢,醫療費能省上100元錢。事實上,講起預防,掏一分錢都難,個個都窮;一旦住院,手術費10萬、8萬照樣掏,還不討價還價,個個都有錢。以前是銀行、機關的辦公樓最好,現在是醫院越蓋越好,哪來的錢?是患者的錢,說明人們的健康每況愈下。所以觀念要轉變,從治病轉變到預防上,健康第一。
很多的人會說,得不得癌命中註定,防不防癌意義不大。這種消極的觀點毫無科學根據。經科學家的努力,已有不少相關因素被揭示,特別是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與癌症的淵源已有比較明確的結論,那就是大多數癌症的發生、發展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有關,如吸煙、貪酒、便秘、熬夜、營養不良或過剩、空氣污染等,都是致癌的禍根。現在有許多人怕見到“癌”字,並認為無法可防。誤以為癌症病因不清,無法預防。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在農村里甚至還有人認為得癌症是做過缺德的事的報應,擔心別人知道後會嫌棄,不敢聲張。癌症被人們視為洪水猛獸,得了癌症的人被自己、被別人另眼相看,甚至有人將他們等同於殘疾人。同其它許多疾病一樣,癌症也是一個可防可治的疾病。
二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吸煙酗酒世界衛生組織前總幹事中島宏指出,“人類的死亡,70%是由於無知”。俗話說病從口入,在珠江三角洲,人們喜食鹹魚,當地鼻咽癌的發病率居高不下;福建和廣東潮汕人愛喝功夫茶,河南林縣人愛吃滾燙熱粥,這些飲食習慣都會長期刺激食道,致使黏膜受損傷形成潰瘍引發食道癌。有一次我出差到一個小城市,看到市民排著隊買剛剛榨出來的花生油,好奇心和職業習慣促使我抓起一把花生細看,結果發現不少花生一掰開就露出綠色的霉斑,這些霉斑(黃曲霉素)正是引發肝癌的罪魁禍首。現在這麼多的各種各樣的病,歸根到底就是生活方式不文明造成的,如果我們堅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不得病。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的十六個真言:樂觀心態、充足睡眠、適量運動、均衡營養。這四句話,十六個字,能使腫瘤減少1/3,高血壓減少55%,腦卒中、冠心病減少75%,糖尿病減少50%,平均壽命延長10年以上,而且不花什麼錢。因此健康方式很簡單,效果非常大。
預防癌症,我認為首先要改變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吸煙。世界衛生組織預言,如果人們都不再吸煙,5年之後,世界上的癌症將減少1/3!其次,不酗酒,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防癌保健品,如大棗、香菇、花椰菜等;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定期體檢;如有腫塊、可疑痣、胃部不適、吞嚥困難、陰道出血、鼻出血、大便帶血,不規律便秘或腹瀉、嗆咳、血痰、胸痛、久治不癒的潰瘍、不明原因的消瘦等,及時檢查治療;患有萎縮性胃炎、乙肝、乳腺小葉增生等癌前病變者,儘早治病。上述措施均可有效地預防癌症。
三要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在競爭壓力十分激烈的當代社會,人們的疲勞感正在蔓延,最流行的問候語由20年前的“吃了嗎”變成瞭如今的“吃力嗎”。不少35歲-50歲的社會主流每天都在為幸福美好的生活打拼,常年不知疲倦地工作,每天疲於奔命十餘個小時,卻不知癌症住在疲勞隔壁。
疲勞,主要是心理疲勞。 “萬名癌症患者整體康復情況調查”不久前揭曉,結果:在癌症誘因的自我分析中,36.6%的患者認為由於過度勞累而誘發,11%的病人認為是長時間的情志抑鬱而誘發,有8%和7.1%的病人分別認為是由遺傳和工作壓力過重而誘發癌症。這些病人中的大部分是出現症狀後就診而被診斷為腫瘤,佔77.1%;通過體檢、普查等發現的早期腫瘤患者只佔20%左右,這說明我國的腫瘤預防工作仍然比較艱鉅。
可見壓力是重要的癌症誘因,中醫認為壓力導致過勞體虛從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壓力也可導致精神緊張引起氣滯血淤、毒火內陷等。
人生不如意,十有七八九。我們要懂得平衡心態,在工作中找樂趣,讓身體保持健康狀態。
關鍵字:#腫瘤預防三要三不要原則你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