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胸部腫瘤外科醫生一定要根據肺癌病人具體病情和臨床分期,綜合地、科學地、合理地應用現有的局部和全身治療手段,以期達到臨床根治或延長患者生存、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肺癌在原發腫瘤很小時就可以發生遠處轉移,即使一期肺癌“根治性”手術後都會有20%左右的患者出現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二期肺癌手術後有30-40%的患者會出現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三期肺癌手術後有50%以上的患者出現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臨床上我們見到的更多的是遠處轉移。
即使早期肺癌手術切除後也可能出現局部復發和發生遠處轉移。近年來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概念已經被醫務工作者接受。因此,肺癌治療不能只著眼於局部治療,要時刻牢記肺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需要外科、內科、放療科等多學科綜合治療。
美國臨床腫瘤協會主席強調“幾乎所有惡性腫瘤都需多學科治療”,提出了腫瘤內科、胸外科、放療科、病理科、呼吸內科醫師需要聯合,共同為肺癌患者進行診斷、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我們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近年來就是遵循多學科綜合治療的診療原則。
肺癌治療除了外科手術“這一把刀”外,其實還有放療、化療、靶向治療、中醫藥等其他治療手段。近年來臨床廣泛應用的還有伽瑪刀、氬氦刀、射頻消融、冷凍治療和熱療、光動力治療等多種局部物理治療手段。但是每一種治療手段都有它的適應症,切不可盲目聽信推銷商的誇大宣傳,警惕一些明明可以通過外科手術根治的早期肺癌患者被虛假廣告宣傳所誤導。
目前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包括:手術+化療、手術+靶向、化療+靶向、射頻消融+化療、射頻消融+靶向、化療+放療+靶向等多種相結合的治療手段。總之,肺癌治療不是一個學科的事情,一定要強調多學科綜合治療,在重視延長肺癌患者生存外,也要重視患者的生活質量,給肺癌患者更多的臨床受益。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化療藥物和分子靶點藥物的開發應用以及多學科治療模式的發展,肺癌的療效有了明顯提高,總的五年生存率提高至15%,與80年代的8%比較已經有了明顯進步。
肺癌術前為什麼要做氣管鏡檢查和縱隔鏡檢查?
肺癌分為中心型肺癌和周圍型肺癌,中心型肺癌的腫瘤T分期可以幫助醫生了解病變的位置,幫助胸外科醫生決定外科手切除的範圍。術前纖維支氣管鏡檢查除了通過活檢明確肺癌的病理類型,還可以清楚地觀察腫瘤的侵襲範圍,有助於確定手術切除範圍和切除方式,對於支氣管開口部位的中心型肺癌尤為重要。即使周圍型肺癌也可以通過有效的支氣管鏡涮檢和支氣管鏡灌洗液檢查得到細胞學診斷,還可以通過經支氣管肺穿刺活檢和淋巴結活檢獲得病理診斷。現在許多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胸外科醫生培訓項目已經把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技術作為常規。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已經將纖維支氣管鏡鏡檢查作為肺癌術前的常規檢查項目。
胸部CT對於肺癌縱隔淋巴結的敏感性和特異性50%左右,也就是說胸部CT提示縱隔淋巴結有轉移,實際上有接近一半是不准確的,我們稱之為假陽性和假陰性。對於計劃外科手術治療的局部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胸部CT和胸部PET如提示有縱隔淋巴結轉移可能,術前最好通過電視縱隔鏡進行縱隔淋巴結活檢得以證實,特別是胸部CT和PET提示對側縱隔淋巴結有轉移可能的病例更應該進行電視縱隔鏡檢查。
國外絕大多數腫瘤中心的規範是:一經電視縱隔鏡確定肺癌出現縱隔淋巴結轉移,則常規放棄外科手術改為放化療等保守治療手段。我國胸外科醫生針對有單個縱隔淋巴結轉移的非小細胞肺癌多數採取選擇性手術治療,所以電視縱隔鏡在我國開展的並不普遍,只在一些大的專科醫院和大學的肺癌中心開展。
電視縱隔鏡手術只是在前胸頸部切開一個小切口,通過縱隔鏡摘取縱隔淋巴結送檢病理科。臨床上如果病理報告所檢縱隔淋巴結沒有轉移,胸外科醫生就常規按計劃行開胸肺切除術;如果病理報告縱隔淋巴結有轉移,我們則結束手術,推送患者回病房進行二個週期的術前化療。
肺癌外科有幾種手術方式?
隨著醫學科學、近代麻醉學、手術器械和微創胸外科技術的發展,肺外科手術在早中期肺癌綜合治療的地位與價值愈來愈受到重視。肺癌外科手術隨著電視胸腔鏡和微創胸外科技術的開展而有所發展,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的微創手術如肺楔形切除、肺葉切除、不明原因胸腔積液的胸膜活檢及胸膜固定術已在全國普遍開展。可以肯定地講:I期、Ⅱ期和部分高度選擇的ⅢA非小細胞肺癌病均可以從外科手術中獲益。
肺癌常用的手術方式:
肺葉切除+縱隔淋巴結清除術是目前肺癌切除最常用的術式。約佔肺癌肺切除手術的70%。
支氣管袖式成型肺葉切除主要是針對一組特殊的中心型肺癌患者,支氣管鏡提示腫瘤位於或侵犯葉支氣管開口處。術中支氣管殘端送冰凍病理檢查已經成為常規。
全肺切除術,特別是右全肺切除術近年來逐漸減少,對於高齡肺癌患者和低肺功能患者更要慎重。
局部切除術:包括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近年來電視胸腔鏡肺局部切除給高齡早期肺癌患者帶來生存益處。
關鍵字:#不一定手術了癌症就會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