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宮頸癌的放射治療,由宮體腔內鐳療開始至今已超過一個世紀,目前仍是宮頸癌的基本治療方法之一。
據國外統計,1982~1993年期間,在世界範圍內,在治療中曾用過放療的病例超過宮頸癌患者總數的80%。放療的適應症廣泛,各期宮頸浸潤癌均可採用放療。例如,不適於手術的原位癌患者,可採用放療;不宜行根治性治療的晚期患者,亦可採用放療進行姑息性治療,以改善症狀、延長生命。近年來,宮頸癌的放療技術有了不少進展,我們將在文章中介紹宮頸癌的放療現狀及其進展。
體腔內放療技術的發展
體腔內鐳療開創了宮頸癌治療的新紀元。但是,長期以來,體腔內鐳療未能解決醫護人員免受放射線照射的問題。自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的體腔內後裝技術解決了這一問題,使醫護人員得到了很好的放射線防護。後裝技術治療經由以往的手工後裝到機械控制,發展到今天,很多先進的醫院已開始應用計算機控制、帶有治療計劃系統的多功能後裝治療機。因此,這種多功能後裝機目前已成為廣泛應用於宮頸癌的放療器械。
傳統宮頸癌放療應用的是低劑量率體腔內治療。伴隨著後裝技術的出現,高劑量率體腔內治療開始應用於宮頸癌的放療。由於高劑量率治療時間短,所以方便了病人,同時提高了單位時間內治療病人的數量,因而特別受發展中國家歡迎。我國目前多采用高劑量率治療,放射源多采用易於防護、短半衰期的同位素。此外,放射源的微型化使得近距離治療特別是組織間插植治療更為方便。
在放射源中,同位素锎的研究及臨床應用為近幾年的一個進展。同位素锎作為體腔內放療的中子源目前已在幾個國家臨床應用,且已用於後裝體腔內放療。我國亦有同位素锎後裝機以及用於臨床宮頸癌放療的報導。
體外照射技術的改進
宮頸癌體外照射是為了增加A點以外的宮旁浸潤區和淋巴轉移區的劑量,可彌補體腔內放療的不足。一個世紀以來,體外照射治療機經歷了從常規X線治療機、同位素鈷治療機到目前多種加速器的應用三個階段。由於放射能量的不斷增加,也就增加了深部照射劑量,減少了皮膚劑量,提高了療效,減少了副反應。從臨床使用技術上講,除了垂直照射外,亦出現旋轉、鐘擺等中心技術應用於宮頸癌放療的報導。而且,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影像學技術的發展,近年又出現了γ刀、χ刀、三維適形照射、調強治療等新技術。但是,這些新技術用於宮頸癌的治療尚處於探索階段,尚不能取代目前體外照射與體腔內照射相結合的常規放療。
關鍵字:#宮頸癌放射治療及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