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乳癌成港女性第三癌症殺手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衛生署資料顯示,2003年香港有431名女性死於乳癌,約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10%。乳癌已成香港女性第三號癌症殺手,僅居於肺癌及結腸直腸癌之後。有研究指出,7成接受乳癌治療的病人,在手術後一星期出現情緒困擾的問題。
香港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助理教授藍詠德表示,決定治療的形式前面對的困難及心理壓力與手術後出現精神困擾存在不可分割的關係。她呼籲患者在接受手術後,參與多些社交活動,以紓緩情緒。
港大醫學院於2001年底至2003年初,訪問了405名在6家公立醫院接受乳癌治療的病人,於手術後一星期的心理狀況,當中逾7成接受了“全部切除”乳房手術,22位亦同時接受了矯形手術。此外,醫學院又深入訪問了另外22名患者,剖析她們在手術前後的心路歷程。
結果發現,28%受訪者在手術後出現輕微的情緒困擾,42%更有中度至嚴重的情緒困擾。藍詠德說:“我們發現,個性樂觀的患者出現情緒困擾的機率較低。另外,對採用哪種手術的抉擇難度與出現困擾的程度亦正成比。”
現時對乳癌的治療方法只有手術切除,或再輔以手術後的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手術切除又分“局部切除”及“全個切除”。藍詠德解釋,前者適合於一些體積小,生長於乳房外圍及未擴散的腫瘤;如果是體積大、已影響皮膚或胸壁的腫瘤,則需要全個切除及考慮同時接受矯形手術。她說:“如果是介乎於兩者之間,患者就需為接受哪種手術作出選擇,由於兩者的成功率十分接近,故令她們難以取捨。”
藍詠德指出,病人在選擇手術形式時,醫護人員如何能減低病人所面對的困難及心理障礙是很重要的步驟。她建議醫護人員應抱著“防範未然”的心態,及早預防病人出現情緒問題。
關鍵字:#乳癌成港女性第三癌症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