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常用手機可增加患腫瘤機率-抗癌健康網-中國一流的癌症腫瘤交流平台
“以前腮腺腫瘤患者多是中老年人,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腮腺腫瘤,比例由過去5%左右到現在超過40%,而引發該病的風險與長時間使用手機有很大關聯。”口腔頜面外科張教授說。
“煲”電話粥煲出腮腺腫瘤“我怎麼也沒想到我會得腮腺腫瘤這種病,更無法相信這個病可能跟我長時間打手機有關,我還這麼年輕,以後怎麼辦呢?”年僅25歲的薑小姐痛苦地說。
姜小姐每天都“煲”電話粥,直到手機發燙,四五年我已經打壞了七部手機。
三年前大學畢業的薑小姐來到南方某城市從事廣告工作,由於經常更換住所和出差,所租住的房子都沒有安裝固定電話,而男朋友和父母都在老家,所以跟家人聯繫都是通過手機。 “我打電話都是在晚上九點以後,因為手機費有優惠,跟男朋友煲電話粥都有兩小時,直到手機發燙,燙得不行才掛電話,而且白天還要聯繫業務,多半是用手機,這四五年我已經打壞了七部手機。” 姜小姐說,去年10月份洗臉時感覺到右邊耳垂附近有鼓包,而且比較硬,但當時沒在意,過兩個月後包越來越大,這才來醫院檢查。她說,“剛開始害怕是惡性腫瘤,後來又擔心術後康復,現在比較焦慮面容,手術後半年來複查,好在傷口還比較隱蔽,面神經的功能全部恢復了,超聲和CT檢查都正常,心情放鬆點了。原來的工作已經辭了,希望以後能找個輕鬆點的工作,不用再長時間使用手機,現在使用手機已改用耳機。”
腮腺吸收近四成的手機輻射從2007年起口腔頜面外科張海鐘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對長時間使用手機對腮腺腫瘤發病風險的影響進行研究,得到北京市科技基金的支持。據了解,移動電話產生的電磁場主要是經極低頻電磁場調製的頻率在800~1800MHz的電磁波。目前國內廣泛使用的GSM、CDMA工作頻率為800~1900MHz。電磁輻射作用於人體,部分電磁功率被人體組織吸收,不同組織的局部比吸收率有所差異。另外,由於電磁場強大小分佈與距離點負相關,距離小,場強大;距離大,場強小。
張海鐘教授認為對使用者主要影響部位在手機接觸最多的部位,如頭部和手部,但大腦有堅硬的顱骨保護,而接打電話時手機是緊密貼在腮腺表面的皮膚上,腮腺吸收了約40%的輻射能量。因此在手機工作時,腮腺組織接觸的輻射較大,而腺體組織在電磁輻射較長時間的照射下容易誘發病變,發生率最高的是腮腺多形性腺瘤。
在發病人群中,年齡越來越低齡化,發現手機通話時間過長增加了腮腺腫瘤發病的風險。在我國,常用手機用戶已超過3億,而由於人群中對手機對腮腺腫瘤發生的影響還未有明確的認識,尤其是國內這方面的研究尚屬空白,還沒有任何報導,無法對我國人群中手機的正確使用,以及國內手機標準尤其是山寨機的手機輻射有無硬性規定施加影響。
頻繁用手機增加患腫瘤機率張海鐘教授提到,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對移動電話的依賴已經逐漸超過了固定電話,年輕人群中有些人沒有固定住所,交際及社會活動均需依靠手機。 “尤其是業務員聯繫電話幾乎完全依靠手機聯繫,每年約有130例腮腺腫瘤患者在我們病區接受手術治療,有些年輕患者告訴我,他經常打手機打到手機發燙,或把一塊電池打完,基本每年打壞一部手機,這一現象引起了我們深深的憂慮。”他說,在臨床工作中,張教授的研究生段醫師統計了近30年的住院病歷發現腮腺腫瘤,特別是多形性腺瘤,1980年—1990年,93%多形性腺瘤的患者年齡在40-80 歲;1991-2000年,87%多形性腺瘤的患者年齡在40-80歲;但2001—2010年只有53%多形性腺瘤的患者年齡在40-80歲,而47% 的多形性腺瘤的患者年齡在18-39歲,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在發病人群中,年齡越來越低齡化,許多青壯年的患者患上了腮腺多形性腺瘤,造成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損失。在我們的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手機通話時間過長增加了腮腺腫瘤發病的風險。
關鍵字:#常用手機可增加患腫瘤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