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癌症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目前我國每年因腫瘤而死亡的人數達150萬。對於絕大多數晚期癌痛患者來說,面臨的最大痛苦就是疼痛。
最新資料顯示:我國腫瘤疼痛的病人中僅有41%得到有效緩解,而晚期癌痛僅有25%得到有效緩解。廣東每年因癌症死亡的8萬人當中,超過5萬晚期癌症病人至死仍然遭受疼痛折磨。
有一些癌症患者是痛死的
疼痛是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感受,伴有實質或潛在的組織損傷。這是國際疼痛學會(IASP)對疼痛的定義。而對於癌症患者,疼痛是癌症最重要的症狀之一,因為癌症帶來的持續疼痛,不但對病患生活造成極大的不適,甚至在生理、心理上也帶來很大的創傷。
雖然癌症本身俱有嚴重的致命性,但是,經過規範化的治療和對疼痛的有效緩解,很多癌症病人的生命可以得到相應的延長,即便是臨終,也會比較安詳。而不接受疼痛治療的這一部分病人,由於長期疼痛帶來的折磨,生理機能和抗癌意志都會消沉,生存期也就比較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有一部分癌症病人,實際上就是痛死的。
阿片類止痛藥物不成癮
因為擔心阿片類上癮,很多癌症患者堅決不使用阿片類藥物(嗎啡等)治療疼痛。 “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馬冬主任說,阿片類止痛藥物並不會成癮,以前造成的“四不願”,即醫生不願意開足量止痛藥,藥房不願發足量的藥,護士不願給足量的藥,病人不願接受足量的藥其實是一個誤區。
依據不同的患者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專科醫生可以確定進行合理的藥劑量,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個性化的疼痛治療方法,合理給藥,規範化治療。對於醫療上需要使用嗎啡等藥物的病人,應該盡量滿足他們的需要,保證癌症患者的生存質量。
受教育程度越高,治療越主動
據了解,發達國家在嗎啡類止痛藥用量上,與我國有很大差異。如美國是我們的70倍,北歐是我們的200倍。人口比我們少,但用藥總量卻比我們大。馬冬主任認為,這主要來受不同人群受教育程度和觀念的影響。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是會主動和醫生取得溝通,並接受治療。
“不過,現在看來,拒絕接受治療的這類病人越來越少。”,各大醫院經常組織一些宣教活動,不僅僅是對病人,也對家屬的觀念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糾正。省人民醫院就已經在抗癌協會的指導下開展了20個無痛病房,並建立無痛教育基地,這也對癌症病人的疼痛治療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止痛藥物,一天三十元左右
很多人認為嗎啡非常昂貴,其實不然。一支國產原裝嗎啡,價格僅2-3元/10mg,一天下來,費用大概在30元左右。雖然說相對普通藥物來說,價格比較高。但在整個腫瘤治療費用中,所佔的比例很低。而且,阿片類止痛藥物已經被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所以,大多數家庭不必為止痛藥物帶來的經濟負擔擔憂。
關鍵字:#治癌痛阿片類藥物不成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