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23屆ESTRO會議上,有關乳腺癌放射治療的研究進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兩方面。
>在23屆ESTRO會議上,有關乳腺癌放射治療的研究進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兩方面。
放射治療在乳腺癌治療中的地位與作用
丹麥Aarhus大學Overgaard等對3083例乳腺癌患者(DBCG 82 b&c試驗)進行了連續觀察與再分析。結果顯示,患者在全乳切除與輔助性化療後再接受術後放療,不但可以降低局部晚期(淋巴結≥8個)患者的15年局部與區域復發率,而且可以提高只有1~3個腋窩淋巴結陽性、原發灶較小的患者的15年生存率。
目前導管內原位癌患者有增多的趨勢,已有3項隨機試驗證明,在全乳切除或保守性手術後進行的輔助性放療(僅作全乳照射50Gy)可明顯降低腫瘤的局部復發率;對於年齡≤40歲、手術切緣不淨和病理檢查EIC陽性者,輔助性放療更為有效。
加拿大學者對≥50歲、T1~2期、淋巴結病理檢查陰性的769例患者進行了保守手術加三苯氧胺治療和三苯氧胺同時加術後放療的隨機試驗,中位隨訪期長達5.6年。結果顯示,雖然腫瘤遠處轉移率和總生存率無顯著差異,但放療可以降低患者腫瘤的局部和區域復發率。
乳腺癌放射治療新技術的運用及其結果
目前乳腺癌放療技術正經歷著從常規模擬、二維計劃到CT模擬、三維與調強治療的變革。英國學者對二維放療計劃與三維適形與調強技術的實施進行了比較,他們以ICRU50號報告為標準,在215例患者中,二維常規放療條件下只有約1/3患者的劑量均勻性可以接受,二維計劃平均費時20分鐘,而調強適形放療為130分鐘,但兩者的定位與治療時間基本相同。
MRI和CT等影像學技術在乳腺癌放療靶區確定方面的作用有多項研究。近距離放療的價值被匈牙利等國學者所肯定,他們認為,對於腫瘤≤3cm、EIC陰性、手術切緣乾淨及腋窩淋巴結病理分期N0~N1a的患者可以取代全乳外照射。
移動式加速器電子線術中放療也有報告,其中德國曼海姆大學學者採用術中放療加外照射治療了70例患者,近期療效滿意。西班牙學者採用全乳1週內6.25~6.5GY/次、共6次的大分割放療對114例老年患者進行了治療。結果顯示,該治療方案安全、有效,急性和晚期不良反應均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對於BRCA1/2基因突變的乳腺癌患者保守性手術是否完全的問題,法國居里研究所學者報告,10年的隨訪結果顯示,BACA攜帶者的腫瘤復發率並不高,但對側乳腺癌的發生率明顯增高。
總的來看,雖然乳腺癌的基礎研究取得了較多的成果,但至今對臨床放療的影響很少。
我國於金明教授等人關於乳腺癌患者腋窩、內乳鍊和鎖骨上區淋巴結轉移相關性的論文也在本次會議上進行了交流。
此外,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比利時放療協會在1997年就制訂了全國性的乳腺癌患者病歷質量(包括病理報告、放療處方)推薦標準,這次他們報告的全國性調查結果中,在388份病例中只有2份資料不全。
關鍵字:#乳腺癌的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