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年來,癌症的發病率在不斷上升,疼痛是癌症患者的一個最常見的主要症狀。據統計,癌症患者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藥物止痛護理
在臨床上,藥物是癌痛的主要治療方法。我們要全面、準確、及時地評估疼痛的時間、程度、部位、性質、持續性和間斷性、疼痛治療史,疼痛對患者和家屬的影響等。根據評估結果遵醫囑按三級止痛原則給予鎮痛藥,給藥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 按時給藥:嚴格掌握鎮痛藥的半衰期,有規律地給藥,可預防疼痛的發生,並防止加重。
2. 個體化給藥:根據病人的性別、年齡、體重、耐藥性的不同區分給藥。要注意患者的實際療效,選擇適當的劑量,以達到有效鎮痛為目的。
3. 口服給藥:在可能的情況下,力爭口服給藥。既可保持患者的獨立性,又便於病人長期服用,能免去長期注射給患者帶來的疼痛和傷害。如不能口服應考慮直腸或經皮下給藥。
4. 按階梯給藥:按由弱到強,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原則,逐漸加量,不要等病人需要時才用,要有規律的按點用藥,並仔細觀察療效及副作用。
5. 注意具體細節:從最簡單的劑量方案及創傷最小的止痛療法開始;不要用安慰劑治療癌痛,安慰劑並不能真正止痛;病人對階梯藥物在不良反應的敏感性上有很大差異,用時要留心:杜冷丁只可用於短時的急性疼痛止痛,若大劑量用會出現震顫、幻覺、抽搐、肌陣攣和癲癇發作等;長期使用二氫挨托菲可導致明顯的精神依賴及軀體依賴,不能用於癌痛的常規治療。
非藥物止痛法護理
1. 轉移止痛法:可以叫病人坐在舒適的椅子上,閉目養神,先想自己童年有趣可樂的事,或想自己願意想的任何事,每次20分鐘,也可根據個人喜好,放一些輕鬆高調的音樂,讓病人邊欣賞邊隨節奏做打拍,搖手等動作,還可以讓病人看一些笑話、幽默小說、聽一段相聲來取樂,這樣都可以分散注意力,增強止痛效果。
2. 放鬆止痛法:全身鬆弛可給人輕鬆感,同時肌肉鬆弛可阻斷疼痛反應。叫病人閉上雙目,作嘆氣、打呵欠等動作,隨後屈髖屈膝平臥,放鬆腹肌、背肌、腳肌,緩慢作腹式呼吸,或者讓病人在幽靜環境裡閉目進行深而慢的吸氣和呼氣,並隨呼吸數1、2、3……使清新空氣進入肺部,達到止痛目的。
3. 物理止痛法:可以通過刺激疼痛周圍皮膚或相對應的健側達到止痛目的。刺激方法可採用局部用薄荷油、樟腦酊、冰片等塗擦,也可以採用各種溫度的濕敷,阻斷疼痛信息向大腦的傳遞,如用水袋或冷濕毛巾作冷濕敷,或用65度熱水袋放在溫毛巾上作熱敷,每次20分鐘。
心理護理
疼痛是因人而異的,疼痛的程度常與人們對過去經驗的回憶,痛因的分析,情境的理解,注意的程度,後果的預料等心理活動有關,所以疼痛有相關的隨機性和可變性。癌痛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悲觀、失望等消極心理情緒,個別患者甚至還有輕生的念頭。故採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十分必要。
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良好的護患關係是心理護理的前提。護士在病人面前始終都要表現出語言大方得體,舉止端莊沉穩,工作認真負責,給患者以信任感和安全感。
2. 疏泄:主動熱情關心病人,抽一定時間陪伴病人,傾聽其訴說心中的焦慮,並表示理解和同情,消除其孤寂感,讓其體會到他並不是孤立地承擔痛苦。
3. 安慰:安慰要恰到好處,既強調有希望的方面,又不能過於樂觀,幫助病人分析疼痛的反應性,通俗易懂地解釋疼痛有關的生理心理學問題。
4. 暗示療法:讓患者認識到,疼痛是機體與病魔作鬥爭而表現的保護性反應,說明機體正處在調整狀態,疼痛感是暫時的,只要打敗病魔,疼痛自然消失,鼓勵患者增強俠心和信心。
5. 家屬的心理護理:親人的關心對患者至關重要。指導家屬要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給病人以安慰、鼓勵和支持,使患者從精神上擺脫對疼痛的恐懼和害怕,增加對生活的希望。
加強基礎護理
由於疼痛的折磨,患者大多自感身心疲勞,長期臥床休息,採取被動臥位,多數還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應加強各項基礎護理,注意患者皮膚、口腔、呼吸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等的護理,防止各種並發症的發生。盡量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無痛苦的環境,從而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
總之,癌痛不但影響患者的生理變化,還對其心理造成巨大傷害。要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心理負擔,延長有效壽命,並增加癌症的成活率,就必須有效地控制癌痛症狀。因此,臨床一線醫護人員要對癌痛護理加以重視,共同努力去攻克這一難題,給癌痛患者帶來福音。
關鍵字:#淺談癌症疼痛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