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絕大多數抗癌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常為劑量限制毒性。在殺死大量腫瘤細胞的同時亦可殺死不少正常骨髓細胞,尤其是對粒細胞系影響最大,從而出現骨髓抑制
絕大多數抗癌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常為劑量限制毒性。在殺死大量腫瘤細胞的同時亦可殺死不少正常骨髓細胞,尤其是對粒細胞系影響最大,從而出現骨髓抑制,細胞週期特異性藥物引起中性粒細胞最低值為第7~ 14天, 一般8 天后可恢復; 而細胞週期非特異性藥物引起中性粒細胞最低值為第10~ 14 天, 第21~ 24 天恢復。周圍白細胞低於4×109/L 稱為白細胞減少症。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低於2×109/L 為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低於0. 5×109/L ,稱中性粒細胞缺乏症。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患者體溫超過38℃, 常稱中性粒細胞減少性發熱。有時發熱是唯一的可靠體徵。常見的感染部位有呼吸道、皮膚黏膜、肛周、會陰、尿道以及各種導管、引流管放置處, 也可伴有口腔炎、中耳炎、支氣管炎、肺炎等繼發感染。中性粒細胞缺乏症起病急驟, 易在2~ 4 天內發生嚴重的細菌感染。口腔、咽喉、直腸、肛門、陰道或子宮等黏膜均可有壞死性潰瘍,並迅速進展至膿毒血症。中性粒細胞缺乏症引發膿毒敗血症時, 若不及時處理死亡率極高, 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的處理重在預防。減少由外源性微生物引起感染的危險性, 避免接觸不衛生的水果、蔬菜和其它植物、動物及其排泄物、疫苗接種過的人或患有傳染性疾病的病人( 如水痘、帶狀皰疹、流感及普通感冒等)。醫護人員檢查病人前必須洗手, 嚴防交叉感染。病人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注意飲食衛生, 做到飯後漱口及口腔護理, 加強大小便後會陰部清潔, 每天洗澡。預防皮膚和黏膜的創傷, 正確處理傷口。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伴發熱或缺乏症的處理應注意以下幾點: 仔細檢查並儘可能發現感染病灶及感染; 常規進行尿、血培養、中心靜脈置管或可疑感染部位的培養; 拍攝胸片, 每天或隔天檢查血常規; 經驗性應用廣譜抗生素,根據藥敏試驗結果更換抗生素。
常規治療中一些常用的口服藥物:地榆升白片能刺激骨髓造血,促進造血幹祖細胞增殖分化,增加血細胞的生成數量,有效提高白細胞減少症患者的白細胞水平。放、化療可導致腫瘤患者骨髓抑制,其造血微環境也會受到破壞。地榆升白片能防止放、化療對骨髓造血細胞DNA的損傷,並且具有保護造血微環境的作用。臨床觀察中發現,在放、化療開始時即配合地榆升白片使用,用於防止因放、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起到了良好的療效。利血生、鯊肝醇、維生素B,茜草雙酯系茜草有效成分茜草酸衍生物,能加速成熟白細胞釋放,促進造血幹細胞增殖和分化。小蘗胺屬植物分離得到的一種雙芐基異喹啉類生物鹼,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末梢血白細胞。
若血白細胞<1×109/L,應實行保護性隔離,住單間或隔離病房,臥床休息、制動;病房經常開窗通風,紫外線消毒2次/d,限制探視;做好口腔護理,用朵貝爾氏漱口液漱口,3次/d;監測生命體徵(尤其是T)及血小板減少引起的出血傾向,並及時處理
關鍵字:#抗癌藥物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怎麼辦